
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在前總統拜登任內制裁俄羅斯,限制俄石油出口價格,自認為此舉能打擊俄國經濟。然而衝突持續多年,俄羅斯石油反而吸引印度等買家。《華爾街日報》分析稱,如今特朗普政府試圖在全球油價較低之際,再次推動這一制裁措施,但俄油產量下滑或會刺激全球油價攀升,反而影響美國和盟友自身經濟。
刺激全球油價攀升
俄羅斯石油及原油產品出口額每天超過5億美元(約39億港元)。俄羅斯國營石油公司Gazprom前戰略主管瓦庫連科表示,拜登政府制裁俄羅斯石油時,全球原油價格約為每桶110美元,拜登政府不敢貿然阻止俄石油進入全球市場,避免油價大幅上漲。如今全球原油價格回落至每桶約67美元,但若特朗普政府再加強制裁,迫使俄石油產品出口減半,全球油價或會恢復至每桶100美元水平。
瓦庫連科表示,俄羅斯在疫情後已恢復能源生產,且擁有充裕的設備和足夠的專業知識管理油井,「面對制裁措施,普京的忍耐力遠高於西方國家,他會觀察一段時間,完全確信西方國家會率先退縮。」
印度智庫分析師莫漢表示,美國設法以加徵關稅間接制裁採購俄油國家的做法,會遭到印度等多國反對,「美國和歐盟奉行雙重標準:美國繼續採購俄羅斯的鈾礦,歐盟也是俄液化天然氣主要買家。」
拜登政府時期副總統哈里斯的國家安全顧問戈登表示,在拜登政府任內,美國的制裁雖削減了俄石油收入,但並未對俄經濟產生美方期望的巨大影響。戈登強調,過度壓低俄油出口量,可能會大幅推高油價,「如果全球能源價格上漲,迫使美國或世界陷入衰退,最終我們將付出代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