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局列學習活動舉隅 助學校辦系列活動激勵學子
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昨日向全港中小學發出通函介紹2025/26學年的「國民教育─活動規劃年曆」,幫助學校把握未來一年的重要日子,作為推行國民教育的契機。年曆特別列出了25個指定日期,包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國慶日、烈士紀念日、國家憲法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周年紀念日等,並提出學習活動舉隅供學校參閱,方便學校在整個學年能全面及有系統地規劃國民教育。 ●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盈盈
特區政府教育局在通函中建議,學校應貫穿整個學年規劃國情教育活動,除了升掛國旗及奏唱國歌後,透過「國旗下的講話」分享國家新近發展、中華文化等,亦可安排圖書專題展覽、主題參觀、講座國情電影欣賞、歷史劇演出等,讓學生探索國家的新近發展、中華文化、中國歷史、國家象徵和標誌的意義等不同課題。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9月3日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意義非凡。1930年代,日本在中國先後製造「九一八事變」和「盧溝橋事變」,挑起侵華戰爭,中華民族上下一心奮勇抵禦入侵者,是中國近代史不能磨滅的一頁,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近代中國反抗外敵入侵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犧牲最多,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9月3日定為「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
1945年9月2日,參加對日作戰的同盟國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在停泊於日本東京灣的美軍軍艦「密蘇里」號上,日本代表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中、美、英等9國代表相繼簽字,接受日本投降。至此,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國務院先後將日本政府簽署投降書的次日、即9月3日定為「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
近代以來,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為了國家繁榮富強,無數的英雄獻出了生命,烈士的功勳彪炳史冊,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沒有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就沒有中華民族的獨立,就沒有新中國的誕生。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法定的紀念日以尊崇為民族付出的歷史人物、英雄與烈士等,而國家於2014年8 月31日通過以法律形式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就是為了讓人們永遠牢記無數先烈的犧牲奉獻。
國家重視烈士紀念日,但發揚烈士精神不限於9月30日,除了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國家還以立法形式,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參與這些重要的紀念日活動,可培養學生民族憂患意識,團結社會,提倡奮發有為,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