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慌,慢慢來。」未來之星學員孫胤嵐在分享實習體會時,一句地道的四川話贏得同學們的掌聲和共鳴。

成都的工作日常,讓同學們感受到了不同於香港的企業文化:更強調集體協作、更注重人情味、更講求一種務實而靈活的智慧。這種文化的浸潤無聲,卻深刻地影響着他們對工作方式、人際關係乃至生活態度的理解。

實習期間,舌尖上的探險必不可少,從實習單位附近地道的川菜,到街頭巷尾令人垂涎的小吃─火鍋、串串、三大炮、 擔擔麵、缽缽雞、臭豆腐,還有糍粑……每一次味蕾的探索,都成了一次文化的直接對話。這些美食不僅僅是果腹之物,更是情感的催化劑、交流的橋樑。港生們在火鍋升騰的熱氣中暢談,由食物串聯起的瞬間,構成了同學們對成都最鮮活、最溫暖的記憶。

實習之餘,同學們漫步在寬窄巷子的青石板路上,感受歷史與現代的交融;在望江公園的茶社,體驗那份悠閒自得的「慢生活」;在三星堆博物館,驚嘆於古蜀文明的璀璨。成都的包容與活力,像一扇打開的窗,讓他們看到了中華文化的多樣性與深厚底蘊,也讓「千里之外的夢」有了更豐富的內涵。

「東郊記憶所保留的鏽跡蒸汽機車,既成為拍照背景,也能讓年輕一代觸摸到父輩奮鬥的溫度。」曾修讀考古的學員黃詠嵐表示,東郊記憶粗獷的舊廠房與潮流藝術的碰撞令人眼前一亮,曾經的工業脈搏變身文創地標,讓她認真思考城市更新的真正意義─不是抹去歷史,而是讓記憶以新的方式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