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發布首份全球中醫藥科研分析報告。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中醫藥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在現代醫療體系中仍然發揮獨特價值。香港浸會大學昨日與國際學術數據機構愛思唯爾(Elsevier)聯合發表《傳承與創新:解碼中醫藥科學發展軌跡》研究報告,指2014年至2023年間中醫藥研究發展蓬勃,全球相關研究數量的年複合增長率為10.6%,遠高於科研的3.9%平均增長率;該十年間多達188個國家及地區參與中醫藥研究,累計發表了逾20萬篇文獻,幾乎是原來的三倍。浸大校長衞炳江指出,報告展示了中醫藥研究的快速發展、跨學科融合特徵以及在數位健康和系統醫學等方面的廣泛影響力,同時為將於今年底投入運作的香港首間中醫醫院提供宏觀的參考數據。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

該研究報告指出,研究涵蓋的十年間,14.2%中醫藥文獻躋身全球前10%最常被引用的文獻,平均領域權重引用影響力指數達1.12,比國際基準高出12%。

在社會影響力方面,11.1%研究成果獲社交媒體提及,2.9%獲政策文件引用,顯示中醫藥研究在社會及政策層面的回響持續擴大。

中醫藥還具研究有跨學科特色,報告指61.9%中醫藥相關研究屬醫學領域,33.1%涉及生物化學、遺傳學及分子生物學,28.1%涵蓋藥理學、毒理學和藥劑學,反映中醫藥研究與多個學科的協同發展趨勢。

衞炳江表示,該報告是全球第一份中醫藥科學發展軌跡報告,其中顯示浸大於該十年間共有1,764篇中醫藥研究出版物,領域權重引用影響力指數達1.62,「這份報告正是浸大在推動中醫藥標準化、現代化及國際化方面的重要成果之一。」

港研究成果處於領先地位

同時,報告亦顯示香港在發表高影響力研究成果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且與內地及其他國家和地區保持緊密聯繫、互聯互通,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中醫藥國際中心和中醫藥臨床試驗全球樞紐的地位,與特區政府政策及國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更好走向世界的方向高度契合。

隨着香港首間中醫醫院將於年底投入運作,衞炳江認為這份報告將可為中醫醫院的服務設計和營運提供參考數據,以期促進中醫藥研究、服務質量提升和加強中醫藥在公共健康體系的角色。

中醫藥正邁向現代化階段

浸大副校長(研究及拓展)暨研究院院長呂愛平表示,報告突顯中醫藥正邁向以系統醫學為核心的現代化階段,藉融合生命科學與數據科技,有望建立中西醫結合的新標準。在這場歷史性轉型中,香港肩負重要角色,不僅促進科研標準及臨床創新應用,亦成為連接內地與全球科研網絡的重要樞紐。

他表示,未來不僅要更新數據,更要拓展數據和研究範圍,同時結合AI技術與中醫藥研究,形成當代中醫藥學科框架並推動醫學進步策略,建議香港特區政府與業界加大資源投入,發展可推廣全球的治療方案。

愛思唯爾代表指,正商量與浸大的下一步合作,冀能前瞻性地展望中醫藥領域發展,挖掘出新的前沿方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