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年持續就虛擬資產領域作前瞻性監管布局。圖為香港維港。 資料圖片

許小哲 重慶市政協委員、東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副總經理、法學博士

數字經濟正重構全球金融體系,虛擬資產成為重塑國際金融格局的重要因素。香港通過虛擬資產領域的前瞻性監管布局與多維戰略規劃,正將這一創新領域轉化為鞏固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抓手,這不僅關乎技術革新,更涉及監管謀策、戰略定位與全球博弈的深層邏輯。

近年來逐步完善的虛擬資產監管框架,構建了多層次防護機制:一是嚴格准入,對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實施牌照管理,要求具備充足資本實力與風險管理能力;二是動態監管,通過實時交易監控、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和反洗錢系統,將風險防控嵌入全流程;三是跨境覆蓋,創新性地將面向香港投資者的境外虛擬資產服務納入監管範圍,既維護市場秩序又拓展監管邊界。

虛擬資產對金融生態有三大作用

從應用場景看,虛擬資產的價值釋放正從交易領域向全金融生態滲透。一是有助於跨境資產轉移革新,基於區塊鏈的虛擬資產能實現全天候快速結算、大幅降低中間成本,這種效率革新尤其利好國際投資者,是跨境資產配置的新型工具。二是有利於資本市場重構,虛擬資產正在推動傳統資產的代幣化,通過數字化技術能實現債券、股票等金融資產的鏈上發行與交易,還能推動寫字樓租金收益權、綠色項目收益權等實體資產的數字化流轉,形成「虛擬資產+實體經濟」的價值閉環。三是賦能培育Web 3.0(第三代互聯網,又稱Web3)新生態,虛擬資產作為Web3生態的核心價值載體,正在催生新型金融基礎設施,激勵開發者、投資者和企業廣泛參與。比如,資產代幣化(RWA)是Web3生態近年增長最快的領域;香港近三年已吸引超1,000家Web3企業落地,形成全球最活躍的虛擬資產生態之一。

建議初期聚焦場景規模化應用

儘管前景廣闊,虛擬資產的發展仍存在着一定的挑戰,比如價格波動性帶來的市場風險、技術安全與合規成本、跨境監管協調難題等。為此,香港一直在研究不同司法管轄區在審計標準、反洗錢資訊共用等領域的差異,推動與東盟、歐盟建立跨境監管協作機制,並探索監管互認的模式。

筆者淺見,香港的虛擬資產戰略可加強系統化構建規劃。比如,在短期1-2年內聚焦場景落地,重點推動資產代幣化發行、跨境數字資產交易等高頻場景規模化應用,形成可複製的「香港方案」;在中期3-5年完善生態建設,通過傳統金融與虛擬資產的協同,構建支持多類型數字資產流通的新型金融基礎設施;在5年以上的長期規劃中,建立國際規則話語權,推動香港標準成為全球虛擬資產監管的重要參考,並探索與央行數字貨幣的深層整合。當然,在這一進程中,香港還需把握三個關鍵:一是技術自主性,避免過度依賴海外公鏈技術;二是風險可控性,建立覆蓋發行、流通、清算的全生命周期監管鏈;三是生態包容性,通過稅收優惠等政策激勵吸引多元主體積極參與。

虛擬資產對香港而言,不僅是金融工具的革新,更是一場金融模式的革命。香港正通過監管先行、場景驅動、生態共建的戰略路徑,通過激發真實交易需求的關鍵驅動力,為離岸人民幣數字化奠定基礎,將自身塑造為數字金融時代的「超級聯繫人」。這一進程雖充滿挑戰,但潛在的長遠價值將使香港在全球金融格局中實現再次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