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經歷多次拖延改期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幾乎覆蓋全球的「對等關稅」,於美國東部時間周四(8月7日)凌晨0時01分(香港時間周四中午12時01分)正式生效。美國向各地徵收最高逾40%關稅,美國進口關稅水平隨之增至一個世紀以來最高。英國《金融時報》等傳媒分析稱,特朗普試圖透過關稅戰,重塑過去數十年建立的全球貿易體系,部分製造業為主的國家將首當其衝受到打擊,關稅的最終成本預計會轉嫁給美國消費者。
特朗普在「對等關稅」生效前於自家社媒發文,宣稱得益於關稅,數十億美元資金將開始流入美國。他亦批評美國上訴法院正在審理案件,衡量總統宣布對他國徵收「對等關稅」是否超出權限,「這是唯一能阻止美國變得偉大的東西:一個希望看到我們的國家失敗的,激進的左翼法庭。」
均為疊加稅率 歐盟除外
美國最新的「對等關稅」稅率介乎10%至超過40%,除歐盟外,所有關稅均為疊加稅率。報道舉例稱,歐盟出口美國的芝士早前適用14.9%的關稅,「對等關稅」生效後,歐盟芝士出口關稅為劃一15%,而非疊加至近30%。與之相反,受特朗普行政命令影響,巴西出口美國的多數商品在10%「對等關稅」基礎上,還會被加徵40%額外關稅,實際稅率達50%。
特朗普還宣稱,任何被認定為從第三國轉運的商品,會被額外徵收40%關稅。經濟學家分析指出,此舉顯然是特朗普有意針對與中國貿易關係密切的國家,包括出口美國商品以製造業產品為主的老撾等,不過特朗普沒有說明如何識別轉運商品,也沒有公布執行細節。
振興美製造業算盤難打響
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萊因施分析稱,「受關稅影響,全球企業供應商會設法重組,尋求新平衡。短期來看,印度和加拿大等與美國貿易關係密切、卻被徵收高額關稅的國家,會致力尋求與美國達成新的協議。長遠而言,美國商品價格還會上漲,其影響真正浮面還需時間。」
儘管特朗普宣稱關稅能為美國政府帶來豐厚收入,但專家估計,這些所謂好處很可能被物價上漲及美企盈利縮水所抵消。美國商務部上周公布數據分析,美國包括傢俬、汽車和娛樂用品等商品,今年6月起已受關稅影響漲價。路透社追蹤全球關稅數據也顯示,目前已公布最新季度業績的美國跨國企業,預計今年盈利合共會削減約150億美元(約1,177億港元)。
《華爾街日報》指出,如果海外企業評估認為在「對等關稅」下,海外生產商品的成本仍低於在美生產,製造業未必會如特朗普設想一樣因關稅政策回流,特朗普宣稱的「美國製造業再度繁榮」預計難以實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