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香港理工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與國際城市信息學會發布今年「智慧城市指數」,香港在研究涵蓋的全球73個城市中位列第八,在亞洲中僅次於東京排名第二,高於新加坡等主要競爭城市。項目負責人、理大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史文中表示,香港在環境、經濟和治理方面的表面尤為出色,特別是碳中和指標極具優勢,數字化經濟服務表現佳。他讚揚香港特區政府的治理表現出色,由政府創立的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已分享逾千個來自不同部門的數據供公眾使用,有助智慧城市長遠發展。
由香港理工大學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及國際城市信息學會聯合舉辦的「全球智慧城市峰會暨第四屆國際城市信息學大會」昨日舉行,會議為期3天,匯聚超過240位全球知名學者及業界專家,分享城市信息學與智慧城市的前沿研究與創新,預計吸引共超過60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及業界人士參與。
會上,史文中發布其團隊研究的2025年「智慧城市指數」,該評估採用以人為本的框架,涵蓋市民、環境、社會景觀、經濟、基礎設施及治理六個維度合共97項指標,聚焦智慧城市建設對居民日常生活的實際影響。評估指標包含使用公共汽車/有軌電車時的平均等待時間、每萬名居民的醫療床位數、警署密度與網絡購物普及率等。
評估過程以城市自行發布的數據等可公開獲取的資料,經團隊研發數學模型計算,盡量避免主觀因素干擾。在今年排名中,香港位列第八,北京及深圳分列第十五位及第二十五位,瑞典斯德哥爾摩則高踞榜首。
學者:港於基建住房等有提升空間
史文中表示,指數不僅提供排名,亦通過數據視覺化工具展示各城市在不同維度的得分,幫助政府識別優勢與短板,制定針對性策略。他舉例指出,香港在環境維度的碳中和表現領先,但在基建、住房及可持續發展方面仍有提升空間。
參與研究的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研究助理教授張安舒解釋,香港整體排名高在於各維度表現平均,雖未必每項都突出,但並無弱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