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廣播電視集團、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總編室聯合攝製的四集電視專題片《文化的力量——習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與實踐》從8月6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晚八點檔播出。在昨日播出的第一集《文以立心》中,講述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擘畫實施文化建設「八項工程」,引領浙江文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早在二十多年前,他在浙江工作時對文化就有着深刻的思考與實踐,他將「加快建設文化大省」列為「八八戰略」重要內容,部署實施了文化大省建設「八項工程」,為浙江文化建設構築起「四樑八柱」。二十年來,浙江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深入實施「八項工程」,文化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文化已經成為浙江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強勁動力。
「政治是骨骼、經濟是血肉、文化是靈魂」,昨日播出的專題片中,習近平曾引用這樣的比喻強調文化對人類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在21世紀之初,各地方發展有重工農、輕文化的情況。習近平對這一問題有着深刻的洞察,在一次調研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時,就一些地方不重視文化工作,他一針見血地說,這不是認識不到,那是視而不見,有意而為,可能就是政績觀的問題,不想花力氣在這些不是驚天動地,沒有掛獎章也不是立竿見影的事情上,老想做一些急功近利的事情,錢不想花在長效投入上。
四赴紹興蘭亭
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多次到文脈興盛之地,更四赴紹興蘭亭。「總書記每次來蘭亭都是神采奕奕,特別對《蘭亭集序》很感興趣。」當地解說員回憶說。習近平還曾考過當地官員,會不會背誦《蘭亭集序》。時任紹興市委書記的王永昌回憶說,開始背不下全文,背了幾句過程中還有錯的,後來自己就開始背。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回到浙江視察工作,他說永昌同志我當年叫你們背《蘭亭集序》,你們會不會背了?我說報告總書記,我們都會背了,他講到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要文化自信,要傳承中國的歷史文化。習近平說,作為一地的黨政領導,一定要了解當地的歷史沿革、歷史文化、歷史人物和傳統經典名篇,有些還要下功夫背誦,把這些作為當地的文化名片。
在一次次跑遍跑深跑透的調研中,習近平總結道,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的發展之所以如此奪目,取決於很多因素,最根本的還是人的因素,確切地說是文化的因素在產生深刻的影響。
在中國美術學院動畫教學研究基地,習近平鼓勵學校在人才培育上下功夫,助力杭州打造動漫之都。在浙江體育職業技術學院,他看望和慰問備戰全國十運會和北京奧運會的運動員,勉勵大家人生難得幾回搏。他對廣大社科工作者提出「真」「情」「實」「意」4字要求,同時強調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他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為黨為民、激濁揚清、貴耳重目」12個字的要求,並戰略性地提出把網絡建成宣傳思想工作的新陣地、新渠道、新載體。
推出版兩岸故宮宋畫藏品
習近平親自擔任了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指導委員會主任。在啟動之際,一份特殊報告擺在他的案頭——能不能彙編出版兩岸故宮博物院宋畫藏品?在習近平的關心和推動下,項目組歷時五年,奔波數十萬公里,將分藏於世界各地的一千多件宋畫珍品全部實現數字化彙集。2010年12月,《宋畫全集》出版。
助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
千年水鄉烏鎮,今天是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舉辦地。他在浙江工作期間先後5次到烏鎮調研指導,對烏鎮由觀光小鎮到文化小鎮轉變做出重要指示。他特別談到,要吸引年輕人,不僅僅是仿古、尋古,更重要是一種精神文化力量的吸引。
習近平還專程來到良渚遺址調研,他敏銳地指出:「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我們必須把它保護好!」在他關心推動下,長期懸而未決的良渚遺址保護範圍劃定問題有了突破。最終,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基於以良渚為代表的樣本,中國考古界提出文明定義和認定進入文明社會的中國方案,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原創性貢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