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詠媛 仁濟醫院錢曼娟安老院一級職業治療師
香港人口急劇老化,居家安老成為社會的大趨勢,比起入住院舍,不少長者更希望能在熟悉的社區和家中安享晚年。然而,隨着年齡漸長,長者的身體機能和認知能力可能出現退化,影響日常生活的獨立性。職業治療師善於運用創意和心思,在家居和社區環境中為長者設計生活化的訓練,讓長者在熟悉的環境中繼續參與日常事務,維持生活的自主性和質素。
貢獻家務同時鍛煉
晾曬衣物時把衣夾夾好,其實也是一種手功能的鍛煉,因這個動作對長者前三指(拇指、食指和中指)的靈活性和力量有一定要求。筆者建議由家人先把衣服套入衣架,再邀請長者把衣夾夾在指定位置,分工合作,讓長者也能為家作出貢獻。
每天的晚飯過後,也許長者未必有能力獨立把所有碗碟清潔好。然而,可以邀請他們把清洗好的碗筷抹乾和分類。前者要求長者一手握住抹布,另一手調節碗碟位置,能夠訓練雙手協調;後者則要求他們按照碗、碟和餐具分類放好,能夠考驗專注力。
點算家中零錢同樣也能訓練手部和認知功能。把一堆硬幣放在枱面上,先請長者按幣值把硬幣分類,訓練他們的專注力;然後請他們把硬幣疊高,考驗他們的手眼協調和手指精細動作。
參與社區生活提升腦功能
為家中添置糧食或日用品的時候,可以跟長者一起商討和寫下購物清單,花一些時間與他一起記下當中的項目,再一起前往購物,成為一項記憶力訓練。筆者建議可以從兩至三個物品開始記起,再按表現增加或減少物品數量,並適時提供提示,增加長者的成功感。
運算練習能夠加強長者的專注力和記憶力。若果長者的運算能力不錯,平日在酒樓飲茶的時候,可以跟他們一起在點心紙上圈出喜歡吃的點心,再請他們計算價錢;或者在超市購物後,一起參閱單據,並使用心算計算結賬金額。筆者建議由個位數開始,再按長者表現調節到雙位數以增加難度。
跟長者乘車外出的時候也是訓練的好機會。例如乘搭港鐵外出時,可以先告知長者目的地或是終點車站的名稱,和他們一起計劃搭乘路線,再點算過程中要搭乘多少個車站,並請他們到站時提醒大家一起下車。這活動不但需要用到長者計劃、專注和執行能力,亦能提升他們對生活的掌控感。
善用能力資源 保持積極生活
設計和選擇生活化的訓練活動時,需要平衡長者的生活習慣、喜好和能力,務求在平常的生活中,以有趣的方式鼓勵長者多動手腦、發揮所長。過程中,家人的陪伴和支持十分重要。多詢問長者的想法和感受,適時給予讚賞和肯定,可以讓長者在關懷和鼓勵中,更願意參與生活和訓練。
隨着長者社區服務和基層醫療的發展,讓長者居家安老的資源都逐漸增多。除了各類長者社區照顧和上門家居服務外,各區的地區康健中心/站亦可發揮一定的功能。它們提供一系列的諮詢服務、專題小組和活動,跨專業地支援長者和他們的家人在社區中維持健康的晚年生活。
有效居家訓練的關鍵在於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不在於要求長者做額外的訓練,而是把訓練融入日常生活當中,不知不覺地達到訓練效果。配合家人的支持和社區的支援,可讓長者愉快地實現居家安老,生活更有意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