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梓田)隨着比特幣BTC早前突破12萬美元,其總流通市值已膨脹至超過2.2萬億美元,但不少裝有比特幣的硬碟(冷錢包)仍在數十萬噸垃圾堆之中腐爛,而且並非孤例:1. 美國程式設計師忘記價值2億美元比特幣的密碼,只剩兩次試誤機會;2. 早期礦工因硬碟損壞而失去2009年挖出的5,000枚比特幣;3. Mt.Gox交易所被盜85萬枚比特幣中,仍有65萬枚下落不明。

根據區塊鏈數字,比特幣總供應量為2,100萬枚,已開採量約1,990.26萬枚。據區塊鏈分析公司Chainalysis的研究,絕大多數長期休眠的比特幣錢包將永遠沉睡,它們的私鑰早已被遺忘或銷毀。基於Chainalysis 2025年7月的研究,透過區塊鏈交易活動、幣齡及地址休眠狀態分析得出,涵蓋早期挖礦遺失、私鑰遺忘等場景,涉及數量287萬至379萬枚(佔已開採量的17%–23%)。

此外,Cane Island 2025年6月報告稱,若計入私鑰遺失、硬體損毀及無繼承者等情況,遺失量可能更高,料超600萬枚(佔已開採量30%以上),預測2025年9月將突破700萬枚。

比特幣遺失的本質是私鑰存取權限的永久喪失,不同於傳統銀行帳戶可以透過身分驗證找回密碼,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特性決定了:私鑰遺失,資金也永遠遺失。如按照以上預測的丟失量,實際上比特幣BTC的流通量或只有1,600萬至1,700萬枚。雖然目前錢包技術較2009-2013年高損失率時期為先進,但相信將來仍陸續有少量比特幣因用戶各種操作失誤而丟失,加上其不可增發性、大量機構購入作為儲備,比特幣將愈見稀缺,料進一步推動比特幣價格和市值繼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