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昨早到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視察,聽取司局長及部門同事匯報最新的暴雨情況及各項應變安排。 陳國基Fb圖片
●有警員在暴雨下合力推動死火小巴。香港警察Fb圖片
●渠務署工作人員於路面渠位疏導積水。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消防人員清理倒塌的樹木。香港消防處Fb圖片
●民安隊派遣行動小隊,前往沙頭角、荃灣及大埔一帶協助清理和疏導現場。 民安隊Fb圖片

風雨無情,為讓這座城市盡快回復正常運作,自前晚(4日)深夜暴雨來襲時,特區政府的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已開始持續運作,由各相關部門的首長級人員實時密切監察全港市面的情況,迅速作出協調應變及行動,嚴陣以待並高效統籌協調各政府部門全力出動。渠務署、消防處、警務處等多個部門的前線人員不分晝夜在各區抽水、清除渠道、拯救受天災影響的居民,甚至人力推走死火汽車移除路障。奮力作戰20多小時,雨停了,但他們的善後工作才剛開始,無休止守護這座城市。●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每當出現惡劣天氣,無論是黑雨或熱帶氣旋,渠務署頻頻出動,今次「長命黑雨」,該署在前晚10時35分已啟動緊急事故控制中心,其間派出緊急應變隊伍主動巡查過去容易水浸的地點,包括柴灣及黃大仙。由於暴雨持續,多地出現水浸,渠務署共派出180隊緊急應變隊伍,動用約620人及多部強力排水機械人,包括三部「龍吸水」,這機器每小時最多可排水800立方米,已先後調派到柴灣和將軍澳等水浸地點,發揮強大排水功能。

AI預測水浸 各區裝監察器蒐數據

截至昨日下午3時,已確認29宗水浸個案,並完成處理其中24宗個案及清除水浸,當中包括瑪麗醫院的水浸個案,受水浸影響的道路亦得以大致回復正常運作。而為應對極端天氣帶來的水浸威脅,渠務署正透過創新科技加強監察,包括與本地和內地大學合作進行試驗計劃,利用人工智能(AI)技術預測水浸,以及由該署自行研發的水文資訊系統,已經在各區安裝300多個水位監察器和雨量計,實時收集水文數據。

運輸署緊急事故交通協調中心在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生效期間持續24小時運作,並提升級別,密切監察全港各區主要幹道、隧道和橋樑等重要道路的交通及運輸情況,加快評估暴雨對交通造成的影響,又督導和協調公共運輸服務應對乘客出行需求。署方持續檢視各主要幹道及沒有替代路線地點的連接道路清單,務求快捷分辨出須優先清理水浸和路面障礙物的位置,便利相關部門執行清理工作,盡快開通阻塞道路,盡早全面恢復公交服務,將對市民出行的影響減至最低。

土力工程處亦於天文台發出山泥傾瀉警告後,迅速啟動緊急控制中心。截至昨日下午2時30分,共接獲15宗山泥傾瀉報告;已安排人員視察山泥傾瀉事故地點,並已聯絡相關部門安排所需的斜坡緊急工程。

清山泥盡快開通最少一條行車線

路政署轄下的市區和新界緊急控制中心在前晚紅色暴雨警告信號生效後啟動,協調處理緊急道路事故的工作,包括在南區、大埔和西貢等發生山泥傾瀉的路段清理山泥,以盡快開通最少一條行車線予公眾使用,並繼續跟進斜坡緊急復修工作;以及在各區出現水浸的路段,迅速清理受泥水和雜物造成淤塞的路旁集水溝後,即時重開受影響路段。

房屋署聯絡中心於紅色暴雨警告信號發出後迅速啟動,處理突發事故。截至昨日下午4時,聯絡中心收到49宗住戶查詢,已即時通知相關組別跟進處理,迅速提供協助。其中葵盛西邨一座大廈短暫停電的個案,經搶修後現時電力供應已恢復。房屋署前線人員亦作出應對暴雨防範措施,加強巡查,各屋邨設施整體運作未受影響。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昨晚在社交平台表示,感謝公務員同事,特別是多個部門的緊急應變隊伍和各紀律部隊人員,在這段時間迎難而上,全力以赴為市民服務,這充分體現公務員同事全心全意、全力為民解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天文台預料未來幾天天氣仍然不穩定,無論是負責緊急與非緊急部門服務的公務員同事,均會繼續緊守崗位,及時為市民提供各種適切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