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爾返回桂林後,對東江縱隊特別是港九大隊敵後完善的情報網、嚴明的紀律及高效的行動印象深刻。他向直屬上級陳納德詳細匯報自己在敵佔區的經歷,並建議美軍與東江縱隊進行情報合作。1944年9月,美軍上校歐戴義向東江縱隊正式提出合作邀請。10月,中共中央批准情報合作。東江縱隊以情報準確、及時、質量極高,多次獲盟軍嘉獎。部分情報甚至讓盟軍更改了戰略計劃,有效避免盟軍的巨大損失。

東江縱隊史料顯示,1942年3月,港九大隊成立國際工作組,熟悉英文的林展被派遣輔助負責人黃作梅解救被囚盟軍和國際友人。據事後統計、在上述行動中,港九大隊共解救英國人42名、印度人54名、丹麥人3名、挪威人2名、俄羅斯與菲律賓人各1名。值得一提的是,據小林英夫和柴田善雅所著《日本軍政下的香港》一書,被營救的英軍戰地醫院的賴特(Lindsay Ride)上校,在安全抵達東江游擊區後,向英國陸軍部建議並成立了英軍服務團,與東江縱隊港九大隊展開一系列情報合作。

多名情報員獻出生命

截至1944年,港九大隊已在香港建立較為完善的情報交通網,交通總站設在西貢區的深涌村,共有六條交通線,分別行走不同路線。

在情報合作框架下,有關日軍海空布防的秘密軍事情報,經東江縱隊情報處長袁庚的聯絡處不斷傳遞給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尼米茲。這些情報數量巨大且精準及時,甚至包括華南日軍戰鬥序列中隊以上的人頭材料。

這些情報來之不易。據《紅廣角》月刊資料顯示,一位名叫單柱貞的游擊隊員,在紅磡船塢(實為黃埔船塢)製船艦圖紙的機密車間工作,1944年初盟軍飛機對紅磡船塢進行地毯式轟炸,他為獲得秘密圖紙,中航彈犧牲,年僅20歲。另一位名為張泳賢的女游擊隊員,為了得到「敬記」造船廠的情報不幸被捕英勇就義,年僅17歲。

揭日軍築洞穴工事 盟軍棄登陸計劃

1944年秋,美軍第四艦隊指揮部制定在中國華南的登陸計劃。翌年初,美國海軍甘茲上尉率6人小組到東縱,於大亞灣和汕頭之間尋找適合登陸的灘頭陣地。東江縱隊情報處聯絡處派遣黃康率領的情報小組,赴深圳至汕頭的海岸進行勘測,其間發現有日軍在汕頭沿海和東山島構築洞穴工事,相關情報被速報袁庚。美軍收到東縱情報後大為吃驚,因相關工事與日軍在塞班島、硫磺島戰役中工事一樣,勢必對搶灘登陸的盟軍帶來巨大傷亡。

尼米茲放棄了華南登陸計劃,在給曾生感謝信中他寫道:「你們關於日軍第一二九師團的報告十分重要,總部致以感謝!」此外,陳納德、在華美軍司令部和華盛頓也對東縱情報讚譽有加,東縱情報聯絡處更被譽為「東南中國最重要的情報站」。

1947年2月,鑑於東江縱隊港九大隊國際工作小組負責人黃作梅在戰時對盟軍所作的貢獻,英皇喬治六世邀請他到倫敦參加勝利大遊行,並授予MBE(大英帝國員佐)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