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二樓是當年開秘密會議的地方。

香港在 1941年12月25日被日軍佔領後,進入淪陷期間,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江縱隊、港九大隊是持續作戰的抗日武裝力量,他們靈活運用游擊戰術,有效牽制日軍,聯繫香港民眾奮起抗日、保家衛國的英勇事跡不少,可惜香港新一代許多人都不清楚,需要大家去重新認識香港人抗戰的歷史,傳頌中華民族勇敢抵抗外來侵略的大無畏精神。子孫後代不能忘記戰爭的傷害,要珍惜和平,銘記有國才有家的觀念。

問黃俊康館長未來有沒有特別計劃繼續做加強香港市民熱愛國家中華民族的工作?

他透露廣東相關部門與香港文體旅局正在籌備建設一條從廣東到香港的「粵港東江縱隊抗日文物徑」,很高興見到粵港兩地政府相關部門重視保護抗日戰爭歷史遺址,弘揚英勇抗敵精神。廣東也有不少抗日根據地,抗戰紀念設施遍布粵北戰線的從化、花都、清遠、新豐等地,打造「粵港東江縱隊抗日文物徑」既有教育意義,又可以欣賞沿途風景,在行山過程學習歷史,是值得期待的事,相信很快有好消息公布,應該包含沙頭角抗戰文物徑在內。

黃俊康表示,早年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與新界鄉議局和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提出了沙頭角抗戰文物徑計劃,得到特區政府支持。「我們建議打造沙頭角抗戰文物徑,分為A、B兩段,A段起點為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終點終點為鹿頸陳屋村;B段起點為烏蛟騰烈士記念園,終點為九擔租交通站。」文物徑串連了許多與抗戰相關的歷史遺址,見證了香港淪陷期間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與香港民眾奮起抗日、保家衛國的英勇事跡。除了具歷史價值的遺址外,文物徑四周亦毗連各種珍貴的自然生態環境,如淡水沼澤、溪流、紅樹林等,可讓公眾在了解香港淪陷期間的抗戰歷史之餘,亦欣賞鄉村的自然風光,是兼具文化教育及自然景觀的特色文物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