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高興亞的人生經歷,高氏家族的長輩僅知他曾參加過奉軍和東北軍,並在東北講武堂和北平陸軍大學深造,但由於參軍後和家人失去了聯繫,對於他的犧牲,家人始終不知細節。據高興亞的胞兄高桂卿回憶,1934年六七月份,部隊通知他前往北平接回高興亞的一雙兒女,「接待的軍官只說高興亞死了,也沒有告訴死在哪裏、為啥死的。」這成為高氏家族的一塊心病,多年來,高家人一直在苦苦追尋答案。
受父親臨終囑託 不懈研究抗戰史料
高偉東回憶道:「直到 2006 年去世,父親也不知道爺爺是為了抗日而陣亡。父親臨終時對我說,等以後你到圖書館、書店翻翻老書,或許那裏能有你爺爺的事情。」高偉東將父親的囑託銘記於心,這顆查清爺爺死因的種子深深地埋在了高偉東的心中。
高興亞為抗日捐軀的英雄事跡,直到81年後的2015年才逐漸浮出水面,一張老照片成為揭開謎團的關鍵。
2015年5月18日,東北陸軍講武堂舊址陳列館舉行開館儀式,高興亞的外孫戴玉斌和外曾孫戴建東出席。二人在陳列館的電腦展示屏上發現一張標註「高興亞」的講武堂學員畢業照,隨即拍照轉發給高偉東。高偉東見到照片後驚喜不已,「照片上英俊的軍官,與我父親和高家長輩們描述的一樣,我一眼就認出來了。」照片上的姓名、字號、籍貫及通信地址進一步佐證了他的判斷:「炮兵科高興亞,字震東,歲奉天法庫縣人,通信處同江口萬育長轉交。」
高偉東決心沿着這條線索追尋爺爺的足跡,完成父親未竟的心願。自2015年起,他深入挖掘、研究爺爺的抗戰事跡,通過查閱《申報》《大公報》《新聞報》《時事新報》《盛京時報》等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報刊,發現了大量關於高興亞的抗戰史料。
經過五年不懈追尋,高偉東終於將爺爺的事跡整理完成。2020年5月,他將高興亞的抗日犧牲事跡上報至國家退役軍人事務部,申請著名抗日英烈的榮譽稱號。2020年9月2日,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經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高興亞入選國家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名錄。得知消息當晚,高偉東倒了一杯酒,站在父親遺像前,大聲說道:「爸爸,爺爺被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為國家著名抗日英烈了!您的遺願實現了,您可以安息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