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遼寧行」啟動儀式4日在遼寧瀋陽舉行。大公文匯全媒體特約記者陳鴻博 攝
●遼寧大學王譯笛代表遼寧學子發言。大公文匯全媒體 特約記者陳鴻博 攝
●樹仁大學林佳眉代表香港學子發言。大公文匯全媒體 特約記者陳鴻博 攝

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遼寧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2025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遼寧行」,昨日在瀋陽啟動。遼寧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兼省新聞出版局局長焦萬偉在致辭時表示,期待同學們當好文化使者,將在遼寧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帶回香港,架起兩地民心相通的橋樑,為推動遼港全方位合作貢獻青春力量。●香港文匯報記者于珈琳 遼寧報道

這是「范長江行動」 首次落地遼寧,在為期8天的行程中,來自香港和遼寧的40名傳媒學子,將走進瀋陽市、大連市、錦州市和朝陽市四座城市,從世界文化遺產瀋陽故宮的青瓦紅牆出發,穿越錦州筆架山的世界奇觀,探秘朝陽的遠古密碼,最終擁抱大連的碧海長天,邊行走邊思考,觸摸遼寧大地上的振興脈搏。他們亦將深入遼寧振興的最前沿,從製造轉型、文旅融合、科技創新、紅色文化等多角度採寫精彩的故事。

此次參加「范長江行動」遼寧行的香港學子來自香港教育大學、香港樹仁大學、香港都會大學、嶺南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暨南大學、深圳大學等香港和內地高校。參加活動的遼寧學子來自遼寧大學、東北財經大學、渤海大學和朝陽師範學院。

港為遼注活水 遼借港平台出海

焦萬偉在啟動禮上指出,長期以來,遼港兩地在經貿、科技、人文等領域的交流合作碩果纍纍。香港資本為遼寧振興注入活水,遼寧優質項目借香港平台揚帆出海;兩地青年學子互訪互學,讓友誼之花在交流中絢爛綻放。此次活動是為深化遼港兩地情誼搭建的全新橋樑,學子們將走進遼瀋大地,觸摸歷史遺蹟的歲月溫度,感受現代工業的磅礡力量。他希望大家通過沉浸式體驗,深度了解遼寧的發展脈絡與時代新貌,領略遼寧人民的豪邁與熱情。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總經理婁冰介紹,「范長江行動」品牌活動創辦於2014年,十餘年間組織香港大專院校傳媒學子深入祖國廣闊腹地,更遠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大公報》留下了近500個專題版面,2,600多篇新聞報道,向世界講述中國大地上日新月異的發展故事。他表示,遼寧之行的首次開啟,正是香港青年「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又一次創新實踐。

婁冰對學子們提出三點期待:希望他們繼續秉持范長江前輩精神,用鏡頭和妙筆呈現立體多元的遼寧,傳遞遼寧振興的鏗鏘之音;做溝通遼寧與香港的文化使者,將此行的溫度和熱情轉化為溝通兩地的青春敘事;以筆為眼,邊行走邊思考,為遼寧全面振興注入智慧火花。

成連接兩地橋樑 講好中國故事

香港特區政府駐遼寧聯絡處主任馮伯豪表示,作為傳媒界未來的力量,學子們手中的筆、肩上的攝影機和攝錄機,不僅是記錄的工具,更是連接香港與內地的橋樑,期待香港學子們通過這趟旅程,找到自己與國家發展的連接點,未來能以傳媒人的視角,講好香港故事、講好遼寧故事、講好中國故事。

瀋陽市委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劉壯野在啟動儀式現場,推介了瀋陽作為歷史悠久的文化之城、基礎雄厚的工業之城、海納百川的開放之城、萬眾嚮往的旅遊之城的城市魅力。至於焦萬偉、婁冰、香港大公報副總編輯鄭旭榮與劉壯野共同向遼港兩地學生代表授旗,為他們打氣加油。

范長江遼寧行主要日程

●8月4日:啟動儀式,參觀張學良舊居陳列館、瀋陽故宮博物院、中街頭條胡同

●8月5日:參觀北方重工、華晨寶馬鐵西工廠、「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瀋飛航空博覽園、老北市

●8月6日:參觀新松機器人集團、遼寧省博物館、錦州筆架山風景區

●8月7日:參觀道光廿五集團、虎溪民俗文化村、奉國寺、萬佛堂石窟、朝陽博物館

●8月8日:參觀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牛河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8月9日:參觀朝陽北塔博物館、慕容街、冰山慧谷、東關街歷史文化街區、大連星海廣場

●8月10日:參觀旅順東雞冠山、旅順白玉山、大連恒力石化產業園、大連恒力重工、大連音樂文化博物館、東港商務區東方水城

●8月11日:結營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