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安全部警示:外來異寵逃逸或被棄養恐威脅中國生物安全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趙一存 北京報道)「我的青玉養了快一年了,每天我都放在身上跟牠玩一會。牠的性格很溫順,所以我會帶出去跟養異寵的朋友們一起玩。」「青玉」是北京青年黃亮飼養的異寵綠瘦蛇。他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身邊有很多飼養異寵的朋友,有的人甚至在家裏都能開爬行館……國家安全部4日發文指出,當前,一些追求潮流、獵奇的寵物愛好者,掀起飼養異寵熱潮,但此行為其實潛藏安全風險,關乎生態安全和生物安全。文章提醒,異寵可以寵,但不能隨意寵,須遵守法律,理性飼養。
異寵是「異域寵物」或「另類寵物」的簡稱,是指有別於傳統貓、狗等寵物之外,被人們當作寵物飼養、觀賞和經濟利用的外來野生動物,既包括昆蟲等無脊椎動物,也包括鳥、獸、兩棲、爬行等脊椎動物。
當前,全球野生動物每年的貿易額逐年增長,涉及數十億野生動物,人們對異寵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異寵需求和交易正快速增長,《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消費報告)》顯示,2024年,飼養異寵的人群持續上升;有數據統計,中國已有約1,707萬人在飼養異寵,市場規模逼近百億元人民幣;社交平台上,分享養寵攻略和「盤玩」秘籍的博主比比皆是。
安靜不需陪伴受部分人喜愛
黃亮就是一位執着的異寵愛好者,近年來曾經養過蜥蜴、紅蚺、青蛙、蜜袋鼬,如今又愛上了綠瘦蛇。在他的觀念中,養異寵很有個性,帶出去也方便,不像貓、狗需要經常帶出遛彎,甚至上班時間也可以放在身邊,工作之餘互動一下,能夠減少疲累感。「最主要是異寵一般比較安靜,也不需要經常陪伴、互動,我經常出差,寄養到爬行館就完全不用擔心,但是傳統寵物就不一樣了,太耗時間。」黃亮說。
飼養史短 缺乏抗病毒對策
然而,人類飼養異寵的歷史普遍較短,對其攜帶的病原微生物以及在交易、養殖過程中可能造成的疫病傳播尚缺乏深入了解和有效對策,容易引發各種潛在風險。國家安全部的文章指出,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將加強對異寵的管理納入其中,強調要「嚴厲打擊非法引入外來物種行為,實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種防控攻堅行動」「加強『異寵』交易與放生規範管理」。
文章強調,根據《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事實上,大多數受熱捧的異寵在中國國內都沒有自然分布,屬於外來物種,牠們可能在新環境中缺乏本土天敵等生物和非生物制約因素,在生存競爭中處於優勢,會搶奪和擠佔本土物種的食物資源和生存空間,導致本土物種的生存及其所在的生態系統受到衝擊。而一旦這些異寵逃逸或被棄養,極有可能破壞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穩定,威脅中國生物安全,甚至會引發生態災難。
拒絕走私或野外捕獲動物
針對中國異寵受追捧的問題,國家安全部提醒,異寵可以寵,但不能隨意寵,民眾應提高國家安全意識,自覺防範異寵飼養潛在安全風險,堅決維護生態安全和生物安全防線。在此方面,要遵守法律,依法依規開展異寵交易、飼養、運輸和放生等。同時還要理性飼養,拒絕走私或野外捕獲的動物,同時要求商家提供檢疫證明,慎養善養寵物。
十大異寵
蜜袋鼯 有袋動物,身體兩側有滑行膜,可在樹林間滑行,體型嬌小,模樣可愛。
龍貓 學名毛絲鼠,外形像毛茸茸的大老鼠,耳朵大而薄,眼睛明亮,活潑好動。
鬃獅蜥 較受歡迎的蜥蜴寵物之一,原產於澳洲,喜歡生活在沙漠、乾旱地區,身體顏色和形態多樣。
羊駝 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在中國多作為寵物飼養,模樣可愛但可能會出現吐口水等行為。
刺蝟 國家「三有」保護動物,身上的棘刺可保護自己,喜歡吃昆蟲等小生物。
玉米蛇 顏色花紋豐富多樣,無毒。
睫角守宮 蜥蜴目壁虎科動物,眼瞼上有睫毛狀凸起,具有樹棲習性,體色豐富。
墨西哥葉蛙 樹棲性兩棲類卵生動物,永遠睜着圓鼓鼓眼睛,嘴角微微上揚,像戴天然微笑面具。
巴西黑絲絨蜘蛛 生長緩慢,壽命很長,性格溫順且養護相對簡單,成為新手首選。
柯爾鴨 體型較小,顏值高,通常作為寵物鴨飼養;愛叫,對主人較為依賴。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一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