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2025年2月1日,剛第二度上任美國總統的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對所有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在現有關稅的基礎上加徵10%的關稅。2025年3月3日,他再度簽署針對中墨加的行政令,對中國再加徵10%關稅。2025年4月2日,特朗普向其全球貿易夥伴徵收新關稅,中國成為其頭號打擊的對象,此時中國商品的總關稅已增至54%,大大高於全球普徵的10%基本稅率。面對步步進逼且存針對的美方,中方並不手軟。就上述課題,筆者設計了以下問題向幾家中美AI查詢,以探討它們在實例中的廣東話運用能力(隨後是評價與場景補充):
在近期美國對中國開徵關稅的課題上,有哪些「廣東話」可用來形容中方的取態?
AI(甲)
「睇定啲先出手」——審慎觀察局勢,待合適時機才作出反應,類似中國在關稅戰中的策略。
【用詞恰當。廣東話用語素來以簡潔見稱,所以會把「睇定啲先出手」簡說成「睇定啲(先)」。】
「你急我唔急」——指你着急時我不急;做法令對方摸不着你的動向,也有可能令對方主動找上門且把「談判」條件降低。
【用詞恰當。在美方推出新關稅政策後,特朗普預期很快便有很多貿易夥伴包括中國上門要求談判,豈料中方來一招「你急我唔急」,令特朗普政府顏面受損,於是不斷發放中方已有官員主動找他們磋商或習近平將致電特朗普商談關稅的消息。】
「奉陪到底」——這句話在官方回應中也曾出現,表達不會輕易屈服,會堅持到底。
【用詞恰當。「奉陪到底」是書面語,但在廣東話中亦相當流通;意思相仿的廣東話描述有:
可以去到好盡
暗示中方將不惜代價以應對美國的關稅措施。】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面對對手的策略時,自己也有應對方案,不會輕易被遏制。
【用詞恰當。又由於這個俗語涉及典故,以下的一句較為入俗: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比喻你這樣做,我也可以那樣做,表達了你有計謀,我也有應對之策,亦即有彼此不相上下、互相制衡的意思。
在這次貿易戰中,美方堅持限制一些高端晶片出口;中方也不慌不忙,實行「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也限制了稀土的輸出。中方這個反制行動可謂一點也不「輸蝕」(比你差)。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並不完全與「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近義。這是因為有「上下」之分,如:上司和下屬、政府和人民等,所以要說就說成「你有政策,我有對策」才恰當。】
AI(乙)
「企硬」——立場堅定,強調不退縮。
中方多次表明「奉陪到底」的立場,如快速出台反制關稅。
【用詞恰當。面對美方在關稅政策上的不斷施壓,中方「企硬」不退縮,印證了多次表明「奉陪到底」的立場。】
「有前冇後,打死罷就」——拚到底不惜代價。
中方無視特朗普的數字遊戲威脅,聲明若美方繼續加碼將「不予理會」,展現破釜沉舟決心。
【用詞不盡恰當。這是一般人以為此語相當於破釜沉舟——決不後退,戰鬥到底。「有前冇後,打死罷就」實則指不顧後果和對方拚到底,有死也在所不惜的含義。
事實上,在政治和民生的層面上,「有前冇後,打死罷就」絕不會是一個負責任國家的取態;反而,用「你做初一,我做十五」較為恰當。】
「睇餸食飯」——量力而為。
中方未全面匹配美國稅率(如美對中徵55%關稅,中對美僅徵10%),而是結合國內經濟需求調整反制力度,避免過度損傷自身經濟。
【用詞、場景恰當,可含意還須補充。「睇餸食飯」相當於以下一個成語:
量體裁衣
本指依照身材裁量衣服。後比喻按手頭資源來作行事規劃,且量力而為。
就目前與美方達成的協議,中方已就自身條件和利益權衡輕重——按自己的經濟實力來釐定反制的關稅率,而非為達成協議而作出很大的讓步。如把行動說成「量力而為」有自貶之嫌。】
「食得鹹魚抵得渴」——甘願承擔後果。
中方清楚關稅戰可能加劇內卷與失業,但堅持「貿易戰無贏家」原則,將壓力轉化為產業升級動力(如發展關鍵礦產加工)。
【場景恰當,用詞卻有欠精準。「食得鹹魚抵得渴」意謂做出某個決定,即便後果極不理想,都會「心甘命抵」(甘願承受);亦即所帶來的負面後果已在預期中——比喻要做某件不恰當的事情就得承擔該件事所帶來的種種後果。
中方在與美方談判時的態度頗克制,明顯是有其考量,開出的條件當然會承擔;可如預期會帶來極不理想的效果應不會去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