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賽標
夏日,福建永定僑育中學貫三亭後山坡上,開滿了一叢叢的映山紅……那是1943年春天,王貫三受閩西南特委的囑託,從廣東前往僑育中學擔任校長。幾位師生來到中川村梨子嶺等他。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王校長嗎?瘦高個、理平頭、上唇留黑鬍子的文弱書生,出現在大家的視線裏。茅盾在《夏夜一點鐘》寫道:「我和宋少爺在開往武漢的輪船上焦急地等待王三……」其中王三就是王貫三。
「不好了,不好了!」一天,王校長正在飯廳巡視,卻突然聽見一陣騷亂。他慌忙走過去,撥開眾人,原來有個學生江城眼冒金星,暈倒在地。他將學生抬回了炮樓上搭建的宿舍。一連幾天,他囑咐妻子每餐熬稀飯,配一碟油炒黑豆送到學生床前:「唉,學生太窮苦了。每餐都是一小缽飯配鹹菜,沒營養呀,要多吃黑豆補血!」
工資發不出,怎麼辦?他帶頭不領工薪,讓給外地老師。實在太窮了,孩子三年沒錢買布做衣服了,妻子無奈地將上級獎給他個人的一面錦旗改成小女兒的外褲。可是,褲子上隱隱約約有「王貫三」幾個字跡,被人發現了,大家哈哈笑,他的嘴角牽動了一下,笑得很苦澀。
地瘠民貧,還是出乎他的意料。閩粵交界的偏僻小村,四周層巒疊嶂,山路蜿蜒,一座炮樓巍然聳立在馬山崗上——這裏是華僑領袖胡文虎的故鄉。太平洋戰爭爆發,僑匯斷絕。王校長到僑中後,學校經費一直十分窘迫。他的鼻子有點酸。瘧疾流行,患者冷時蓋棉被牙齒打顫,熱時像被什麼壓着天旋地轉,有時什麼都看不見聽不見,只是旋轉……王校長心急如焚,到汕頭購回奎寧丸,免費發給學生……
他教學生們唱《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延安頌》,歌聲雄壯,響徹校園,蓊鬱的桐樹、高聳的桉樹,都靜謐地沉醉……他在課堂上問學生:「蜻蜓,用手怎樣抓?」學生們一下嘰嘰喳喳起來。「躡手躡腳走近,從背後一捉。」有人笑笑說。「用手一扇,把它扇暈。」另一人說。「這怎麼能捉到呢?」王校長淺淺一笑,「應該這樣捉,你們看我的。」只見他在黑板上畫了一隻蜻蜓,用食指距離蜻蜓一米,慢慢地在它頭上畫圓圈,越畫越快,越畫越近……「蜻蜒的頭隨我的手指轉動,轉啊轉啊,頭暈了,束『頭』就擒。」他做給大家看,學生們哈哈大笑。他把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都搬上課堂了。
不幸的事發生了。他的小女兒才3歲,無錢請醫,夭折了。他臉色蒼白,站在書桌邊,默默地流淚……
機會終於來了。有一天,廣東省主席羅卓英派大埔縣長抬着轎子來到僑中,誠懇地對王校長說:「要當廣東省教育廳長,還是當潮汕師範的校長,由你挑!」羅卓英是抗戰名將。可是,王校長咬咬牙,婉辭道:「對不起,我不能離開僑中!」大埔縣長悻悻走了。人們疑惑地望着,他只是微微一笑。他的心中有個莊嚴的承諾,這是一個無法言說的秘密。
縣長回廣東了,僑中始終風雨飄搖。縣城的保安隊星夜包圍僑中,抓去20多位在校師生。王校長正在汕頭候船,準備出南洋募捐,聞訊趕回。原來,僑中地下黨員曾心被捕,經不起嚴刑拷打,供出部分地下黨員。王校長老淚縱橫,立即打電話給縣長,說:「我願意坐監,換回被捕師生。」但遭拒絕。得知王貫三已回校,保安隊又來下洋鄉抓捕。聽到消息,同事們催他推他,喊:「趕緊走!」王校長心如刀剜……
大埔縣城碼頭就在蜿蜒逶迤的汀江畔。坐上火船,他忐忑的心稍稍平靜下來。汀江碧綠如練,陽光飄落,波光閃爍。船在香港停泊靠岸,走下碼頭,王校長去拜見胡文虎。胡文虎親自在虎豹別墅門口迎接,他緊緊握着王校長的手,說:「胡文虎就是胡文虎,我不管什麼黨,僑中要辦下去!有學校,對一個地方開啟民智總是好的。」王校長嘆一口氣,說:「僑中是私立中學,辦學經費遇到許多困難。」胡文虎望着他的愁容,說:「僑中是胡甫開創辦的學校,各位華僑都會大力支持,不要着急。不足經費,由我來想辦法。」王校長懸着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胡文虎笑了笑,說:「我跟陳嘉庚先生辦學有點不同,他是辦好重點集美學村,而我覺得要一視同仁,面向全國,掃除文盲。不過,我倆辦學的心卻是一樣的……」這一番話,讓王校長心中積存多年的疑問一掃而光。
胡文虎請王校長吃飯,說:「還是家鄉的醃菜、旗頭菜最好吃。」王校長掩嘴而笑。臨別時,胡文虎從保險箱取出500港幣贈他。王校長一時手腳無措,臉瞬間紅了起來。胡文虎拉着他的手,送他到車旁,說:「我讀書不多,希望您好好栽培學生。下面行程都安排好了。」
下午,他立即寫信和匯款回僑中,慰問被捕師生。師生聽完他的來信,心潮起伏,以衣拭淚……
果然,王校長到新加坡、馬六甲、檳榔嶼,一路受到華僑的熱情歡迎款待。沒幾天,經胡文虎急電抗議,被捕師生全部獲釋。胡文虎創辦的《星洲日報》特別派出一個記者為他拍了一冊照片,他為僑育中學募到一筆捐款,存入銀行。後來,人們才知道王校長是浙江嘉興地下黨的創建人、南昌起義浙江省唯一代表。那年,受閩西南特委囑託,前來僑中接任校長,承諾一定會辦好僑中。他把同志的信任與囑託,看得至高無上。
他彌留之際,留下遺願:將骨灰安葬永定僑育中學後山,要看着僑中發展繁榮……學生們自發捐建「王貫三紀念亭」。亭子古樸素雅,翹角飛脊,如鳳翼凌空。映山紅一叢叢,一簇簇,開滿夏天的懷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