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六寶》180cm×96cm水墨設色。作者畫作

趙志軍(號大郡字之境)

大熊貓是中國的珍稀物種,被譽為國寶,牠在地球上至少已生存了八百萬年,遠遠超過人類在地球上的發展歷史,可以稱得上是地球上的活化石。牠不僅僅是中國的國寶,也是全世界的瑰寶。

中國古代對大熊貓有着模糊的記載,中國古籍中早有關於「貔貅」「白熊」「食鐵獸」的記載,可能指代大熊貓,但描述模糊,未被科學界定。例如《詩經》《山海經》提到類似熊貓的動物,唐代武則天曾將熊貓皮毛作為外交禮物贈予日本。1869 年,法國傳教士、博物學家譚衛道(Armand David)在四川寶興縣(今雅安市附近)傳教時, 從獵戶手中獲得一張黑白相間的奇特獸皮,並隨後得到骨骼標本。1936年,美國社交名媛、時裝設計師露絲·哈克尼斯(Ruth Harkness)將幼崽蘇琳(Su Lin)活體帶出中國,轟動全球,掀起「熊貓熱」 。

從唐朝武則天贈送熊貓皮予日本,到1972年尼克松訪華後,「玲玲」「興興」赴美,熊貓成為中外友好的「特殊大使」。

1999年,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兩周年,中央政府贈送香港特別行政區兩隻大熊貓,「安安」(2022年離世)和「佳佳」(2016年38歲離世,相當於人類百歲,創世界圈養之最);2007年,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中央政府又贈送兩隻大熊貓「盈盈」和「樂樂」;在港生活安然的大熊貓「盈盈」「樂樂」已成功自然交配。2024年8月15日凌晨「盈盈」誕下一對龍鳳胎。同年12月中央政府再度贈送香港兩隻大熊貓,取原名「安安」和「可可」。目前,香港大熊貓已達6隻, 香港可以稱得上是熊貓的第二故鄉。這無異於開啟了香港大熊貓文化藝術發展的新篇章,社會各界不斷推出和大熊貓相關的文化藝術活動及文創產品,為市民旅客帶來美好難忘的大熊貓體驗,充分講好香港故事。

為此今年我創作了很多熊貓作品,其中有兩幅作品受到香港文化藝術界和內地藝術機構的熱切關注,受邀在湖南 「梅溪湖國際藝術季」展出,中國香港、俄羅斯、意大利、突尼斯、北京、上海、四川、湖南等12個國家和地區受邀推薦作品,在湖南長沙參加此次展覽。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