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港中醫學會 金維軒

近年來,高尿酸問題正「盯上」愈來愈多的年輕人。作為一種血液代謝類疾病,高尿酸血症及痛風在我國的患病率僅次於白血病,且呈現明顯快速遞增、向年輕族群滲透的趨勢。導致高尿酸血症與痛風的因素,多源於日常飲食對食材成分與種類的忽視;飲水量不足,無法滿足正常代謝需求;長期高蛋白攝入會在腎功能不健全的情況下加劇病情;過量且激烈的無氧運動亦屬誘因之一。這些生活習慣不僅在一般年輕人中屢見不鮮,也與健身族群的日常息息相關。

根據《2021年中國高尿酸及痛風趨勢白皮書》資料顯示,我國高尿酸血症的總體患病率為13.3%,患病人群約1.77億;痛風總體發病率為1.1%,患病人數約為1,466萬,18至35歲的年輕人佔我國高尿酸血症及痛風患者中近六成比例。

「吃」「喝」習慣勿忽視

要兼顧安全運動並遠離高尿酸疾病,其關鍵在於避免將健身生活模式誤變為健康的催化劑。健身增肌飲食主要分為兩種類型:精緻增肌飲食與骯髒增肌飲食。精緻增肌飲食是在飲食上對食物的質量與數量都進行嚴格管理,是一種有計劃、健康導向的增肌方式;而骯髒增肌飲食則對食物的質量與數量皆缺乏管控,僅以熱量達標為目標。簡單來說,骯髒增肌飲食是一種極不健康的飲食模式,只關注熱量攝取是否足夠,而忽略食物中的壞膽固醇、反式脂肪、精製糖、人工激素等成分的健康風險,特別是精製糖等物質,常被視為高尿酸血症與痛風的「幫兇」。

除了「吃」之外,「喝」的習慣同樣不容忽視。以目前廣受年輕族群追捧的「早C晚A」生活方式為例,上班族往往以奶茶、速溶咖啡等高糖飲料作為一天的開端,甚至以一杯奶茶取代整個上午的飲水。研究證實,高糖飲料會影響尿酸代謝,若未能補充足夠水分,更會阻礙尿酸排出,成為健康飲水路上的絆腳石。更嚴重的是飲酒問題,酒精不但會抑制尿酸的排洩,還會導致體內脫水、促進尿酸生成,進一步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

心血管隱患不易察覺

健身人群長期保持規律的飲食與訓練,體能與體態表現優於常人,因此容易對高尿酸疏於防備。一旦尿酸結晶於關節腔中累積至一定程度,便可能全面誘發痛風性關節炎。嚴重時甚至導致關節僵直與畸形,使肌肉與關節同步發出疼痛預警。多篇現代醫學研究文獻都論證,高尿酸血症可以引發動脈粥樣硬化,也是心絞痛、心梗、腦卒中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健身群體對心肺健康的要求甚高,當進行三大項(卧推/硬拉/深蹲)運動時,心臟需要在高負荷壓力下進行泵血,才能募集足夠肌肉舉起大重量,一旦被不易察覺的高尿酸埋下心血管隱患,很可能在瞬間發生不可挽回的悲劇。

另一種不可挽回的後果,在於尿酸鹽結晶帶來腎臟負擔過大,引起腎結石、腎炎等疾病。要知道,腎臟單位不可再生,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腎臟功能損傷都無法恢復,如若疏忽不加以控制,只能迫使腎臟開始代償,慢慢步入衰竭期,直至引發尿毒症需要透析來延續生命。

遵循醫生生活三建議

對於經醫生診斷後,無明顯代謝問題且腎功能完整,但尿酸值仍接近指標臨界點的市民,可結合自身情況,遵循以下生活建議。

一、重新規劃運動目標

在日常鍛煉中,應適度降低甚至暫停無氧訓練,並嚴格控制其頻率與強度,同時將有氧訓練提升至更高的優先順序。低強度、長時段的有氧訓練不僅有助避免乳酸的過度產生與堆積,更能有效提升心肺功能、增強代謝能力。

二、重新選擇營養素攝入

從此與暴飲暴食劃清界限,尤其是無節制的「欺騙餐」。在日常飲食中,應有意識地控制甚至捨棄紅肉、海鮮、濃肉湯、動物肝臟等高嘌呤食物,以減少不必要的腎臟負擔,維護腎功能。同時,也應警惕此類高蛋白食材可能帶來的尿酸累積風險。

三、調整日常飲水習慣

無論在運動或非運動情況下,都應確保攝取足夠水分(不包括含糖飲料、酒精及果汁等)。對於尿酸偏高者,建議每日飲水量超過2公升;若有運動、流汗情況,則需及時額外補水。充足的水分攝取可增加尿液量,使尿酸更容易溶解並排出體外。

(來源:《香港仔》2025年8月4日P6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