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芷珊)年底舉行的全運會備受矚目,另一群特殊運動員的故事同樣扣人心弦。第二十五屆世界移植運動會本月17日至24日在德國舉行,本港再次組隊參賽。香港移植運動協會昨日舉行第二十五屆世界移植運動會香港隊誓師大會,將派出史上最龐大的75人代表團,包括44位移植康復運動員、兩位活體捐贈者、13位醫護義工及16位支持者,他們將於本月中旬赴德國參賽。當中23名運動員是首次參賽,一名經驗豐富的「十朝元老」亦會再度出征。年僅7歲的最小參賽者施栩昕因膽管閉塞接受母親捐贈的肝臟,她將挑戰乒乓球、游泳等項目。運動會首次容許自體骨髓移植康復者參賽,3名期待已久的健兒得以圓夢,另有兩位活體捐贈者會與她們的受贈者攜手參賽。
年紀最小參賽者 13個月大時獲母捐肝
今屆香港派出的運動員年齡介乎7歲至81歲,將角逐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9個大項、共196個小項。施栩昕是年紀最年輕的運動員,她13個月大時接受母親捐贈的三分之一肝臟,術後因併發症需再經歷兩次手術。作為兒科醫生的施爸爸,肩負父親、丈夫及醫生的三重角色。
他深知女兒病情嚴重及手術風險,同時要照顧術後的太太,並向她解釋女兒狀況。施栩昕每次抽血後的擁抱,都讓爸爸倍感溫暖。本屆她將參加乒乓單打、蛙泳25米、跑步50米及擲木球項目,平日不常運動的媽媽將陪同參加100米賽跑。
另一參賽者、54歲的鄭淑嫺出生即確診脊柱裂,泌尿系統頻密發炎導致腎功能受損。中五會考衝刺期,正是她末期腎衰竭需洗腎之時,她一邊洗腎一邊溫習,憑着堅毅心態考取佳績。其後十四年,她經歷洗肚、腹膜炎及洗血之苦,腹膜最終不堪使用,頻頻出現血管問題。三位姐姐多次提出活體移植,她起初不願家人受苦而拒絕。
姊妹同踏征途 慶親情賦予第二次生命
幾經游說,於2003年,時年42歲的大家姐鄭淑蓮捐出一個腎臟,讓鄭淑嫺重獲新生。今次是鄭淑嫺第七次參加世界移植運動會,她曾奪得獎牌,今屆更邀請姐姐以捐贈者身份一同參賽,並陪她練習法式滾球。姊妹倆攜手踏上征途,慶祝這份親情賦予的第二次生命。
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副局長范婉雯在誓師大會致辭時表示,目前香港每日輪候器官延續生命的市民多達2,000名,衞生署自2008年設立中央器官登記名冊,現時有40萬名市民登記,為歷史最高,署方會繼續努力,推廣器官捐贈,令更多人受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