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念之樹:守護之心》

作者:東野圭吾

譯者:王蘊潔

出版:春天

最近看東野圭吾2024年的「新作」《祈念之樹:守護之心》,設定上當然延續了2020年的《祈念之樹》的基本人設,主角直井玲斗受阿姨所託成為神社管理人,負責管理前來向樟樹祈念的相關流程,在續集中固然繼續是關鍵人物。但今次吸引我眼球的,是主要在下半部登場的國中生針生元哉,他罹患腦腫瘤疾,只有一天記憶力。所謂一天記憶力,乃源自他因病患喪失短期記憶,所以在書中的一天結束之後,作者會改以元哉第一人稱的方式寫下「給明天的我」日記,從而披露針生元哉另一面的想法。以上的設定,令我立即想起西尾維新的《掟上今日子的備忘錄》。

是的,就是野木亞紀子×新垣結衣這對黃金組合曾拍成的日劇,把西尾維新《掟上今日子的備忘錄》的原著作出有趣的重構。新垣結衣飾演的掟上今日子,她的設定是一名著名偵探,但記憶會每天重置。西尾維新為她作出的背景解釋,是患了醫學上稱為順行性失憶的症狀。簡單而言,就是受傷後的記憶殘破不存的狀態,亦即是想不起來發生記憶障礙後的所有事,無法記住新事物的症狀,所以無論她調查過什麼,聽取過什麼,只要一覺醒來,便會忘記得一乾二淨,也因此她只能不斷反覆體驗着初次見面和初次經歷的感受,眼前無論對方是誰,無論發生過什麼事,她只可以和對方做一天的朋友,以及希望在一天內解決所有案件。

面對只有一天記憶力的限制,兩位創作人的回應設定其實大同小異。東野圭吾的設定,是要元哉寫日記來交代心情變化;至於西尾維新的設定就更為有趣,今日子會把當天的記憶寫在身上,例如自己的手臂或是足踝乃至大腿內側——這樣做的好處首先是因為那是自己的筆跡,所以一定不可能有他人介入的情況,寫下的內容一定是真確的;其次是因為記錄位置的私密性極高,正常情況下也不會可以有他人介入。有時候她甚至會寫在自己的肚皮上,而且用不同的顏色標示,確保私密性與資訊的重要程度成正比。

以上的人設設定,其實正是遊戲設計的常用伎倆(當然小說也是遊戲的其中一種玩法)。簡言之,就是遊戲設計中的去除法—把玩家/參與者的某一種能力加以刪除或者限制,因為某一方面的能力受到限制,於是就可以突出其他方面的認知觸覺,以及更易明了的人際關係變化。《祈念之樹:守護之心》中,元哉透過與紀奈兩人共同完成繪本,並透過已有失智傾向的千舟朗讀,告訴大家「比了解未來更重要的事,就是現在如何活着。」——從而點明主題關鍵要旨。而今日子更強調了與作為守護者的隱館厄介(電視劇由岡田將生飾演)的羈絆——掟上今日子由發現天花板上的字句(「從今天開始妳就是掟上今日子!以偵探的身份活下去!」),就已是一身份角色植入的設定遊戲,當中隱館厄介(岡田將生)的守護者角色常在左右,不離不棄地每天重新再追求今日子,成就兩人互動刺激後的轉化關係。

由2014年的《掟上今日子的備忘錄》到2024年的《祈念之樹:守護之心》,十年時間對照一天記憶力的設定運用,原來也沒有什麼變化更新。●文:湯禎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