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正式發布火炬「綻放」。 新華社
●模特展示頒獎禮儀服裝。 新華社

一朵火紅的牡丹花裝置緩緩上台,金黃的花蕊中顯現出此次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的火炬「綻放」。其以高強度3D打印不銹鋼和耐溫鋁合金為材料,整體呈金色,高760毫米,焰口部位最大尺寸125毫米、把手部位最小直徑52毫米,淨重1.6千克。

採用全預混微焰燃燒技術

設計團隊根據人體工學和嶺南氣候特點對火炬進行了針對性優化的設計。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火炬設計團隊主要負責人、廣東萬家樂燃氣具有限公司工業設計總監何也介紹,火炬重1.6千克,整體高度為760毫米,把手部位最小直徑為52毫米,並通過調整氣瓶的位置作配重調整,保證就算是個子瘦小的火炬手也能有一個非常好的握持感,和在奔跑傳遞過程中實現很好的穩定性。

針對特殊天氣狀況,設計團隊採用了全預混微焰燃燒技術,使火炬能夠在20米每秒的風速下實現火焰不熄滅,火焰高度還能保持在250毫米至400毫米之間;在太陽光線充足的情況下,火焰仍然保持明亮飽滿;還在開發階段做了大量的淋雨實驗,模擬火炬傳遞過程中突然下暴雨的情形,保證火炬的火焰不會被雨淋熄滅。

頒獎禮服牡丹融入馬面裙

伴隨着逐漸激昂的音樂,四名穿着粉白漸變連衣裙的女孩款款登場。該服裝以馬面裙為靈感,兼具旗袍的雅致與馬面裙的莊重,不僅傳承古韻,也彰顯時尚,展現運動之美。

記者看到,這套頒獎禮儀服裝十分協調地融入了灣區特色與體育精神。簡潔大方的裙襬上,牡丹一枝獨秀於其上,「這枝向上延伸的牡丹代表了積極的面貌,也象徵着運動員更高、更快、更強的運動精神。」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頒獎禮服設計團隊主創負責人、生活在左品牌創始人林棲介紹,設計結合了三藍繡工藝,象徵大灣區三地和諧繁榮、開放包容、生態文明的特色。

此外,其對傳統文化的展現也讓人驚嘆。「粵繡作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代表着中華文化的瑰寶和精湛技藝,傳達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林棲表示,牡丹作為中國的國花,既有傳統東方神韻,又融入現代審美,牡丹盛開的姿態象徵着國家的繁榮昌盛和開放包容的大國胸懷。「我們選用如朝霞般的粉色,不僅代表朝氣、年輕,還可以很好地與牡丹搭配,也是我們對非遺文化一種自信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