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民被《南京照相館》最令人動容的片段「大好河山,寸土不讓!」所感動。
●埃文·凱爾觀看《南京照相館》期間,數度落淚。
●電影要大家「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劉昊然與王傳君(右)在戲中有精彩演出。
●《南京照相館》將於8月28日在港上映。

快門之下是被脅迫的南京百姓,鏡頭之外是日軍用刺刀染紅的中國山河。一間照相館,幾名普通人,呈現一段不能忘卻的中國人民抗戰記憶。取材於1937年南京大屠殺期間侵華日軍真實罪證影像的電影《南京照相館》正在熱映,隨着口碑一路上漲,影片也點燃了暑期檔觀眾熱情。據貓眼專業版數據,《南京照相館》目前評分高達9.7分,上映至今總票房已破12億元(人民幣,下同),預測總票房將達41.48億元。片方更在近日公布了全球上映計劃,除8月28日將在香港上映外,不久還將陸續登陸澳洲、新西蘭、北美等地影院,用影像向世界各地觀眾展現歷史,開啟一場跨越山海的歷史對話。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曉芳

北京報道

電影《南京照相館》英文名為「Dead To Rights」, 隨着澳洲、新西蘭定檔8月7日上映,北美亦確定8月15日上映,8月至9月將會在馬來西亞、新加坡、俄羅斯、韓國、德國等地陸續上映。導演申奧期待影片將中國人民自主抗爭的真相交還世界:「希望國際觀眾看到這段故事,也希望世界各國都能正視歷史、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無畏自強。」

「克制的鏡頭,控制不住的眼淚」,在高口碑的吸引下,很多在中國的外國友人被吸引到影院觀看《南京照相館》。他們紛紛表示,通過電影看到日本曾經犯下的惡行和罪孽,期待世界上更多人看到這部影片,「這部電影不需要翻譯,地球上的人類都能看明白。」

埃文·凱爾觀影期間數度拭淚

觀看電影《南京照相館》之前美國典當商埃文·凱爾沒想到自己會受到如此大的衝擊。當他坐在影院被鏡頭拉進那段烽火歲月,明滅不定的銀幕光影折射出他蘊含淚花的雙眼,「我已經不記得上一次看電影哭是什麼時候了」。這位曾因向中國捐贈日軍侵華罪行相冊而收到死亡威脅的男子,觀影期間數度抬手拭淚。「震撼、強大、歷史的保存」,他用這些詞概括觀看《南京照相館》後的感受:「當年我冒險公開相冊,只因真相必須被看見。而今天,電影裏的人物與我做了同樣的事,守護記憶不是復仇,而是救贖。」

雖然歷史無比殘酷,但是電影對日軍暴行採取了比較克制的呈現,這種拍攝手法反而引爆了更強烈的情感海嘯。導演申奧刻意避開血腥鏡頭,轟炸後的屍體僅是虛焦的影子,暗房裏逐漸顯影的屠殺照片取代了直接展示的砍殺場面。有觀眾將這種留白處理稱為「東方的《辛德勒名單》」:「當槍聲響起時,觀眾下意識捂住眼睛,但那些未見的畫面已烙進靈魂。」

被撕裂的歷史傷疤是全球觀眾的靈魂共振。有評論認為,當最後的倖存者逝去時,這部電影成了「會呼吸的戰爭公墓」,對比南京與廣島的銀幕呈現,中國人為嬰兒屍體蓋白布的鏡頭比核爆蘑菇雲更令人心碎。西方二戰敘事長期忽視東方苦難,此片填補了歷史的黑洞。

謊言在鐵證前崩塌粉碎,影片顯影的戰爭真相成為歷史最鏗鏘的註腳,引發人類共同的和平宣言。銷毀底片不能抹殺歷史,歷史從不忘記真實的善惡。《南京照相館》借助超越民族的敘事,成為人類抵抗遺忘的底片。正如片中那句刻在古董相機取景框上的台詞:「按快門的瞬間,你就成了歷史的證人。」

外國觀眾感到與中國深深鏈接

「我剛從電影院回來,此刻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一位身在重慶的英國人在朋友推薦下去看了《南京照相館》,雖然之前對日本人侵略中國的罪行有所了解,但他看完之後心情仍壓抑得無法形容。「這部電影真切還原了當時南京人民是如何被日軍殘忍迫害。」影片細節化描述了當時南京的慘狀,橫屍遍野、血流成河,空氣中浸滿死亡氣息,「簡直如同人間煉獄,毫無人性可言,作為外國人看完這部電影,我更和中國深深鏈接在一起,更能深刻感受到中國人的團結及每個中國人心中對祖國的維護和驕傲,每個人對這段歷史的痛心和敬重。」他認為,這是一部讓人震撼的好電影,讓人們看到日本曾經犯下的惡行和罪孽,教會後人如何愛國和不忘國恥,「We will never ever forget!我愛中國的奮勇向前、堅強不息!」

「我覺得這個電影拍得挺保守的,我去過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真正的場面比電影殘酷、血腥、反人類一千倍一萬倍。」一位來自美國的觀眾認為日本侵略者以殺人取樂,真是魔鬼。電影裏面日本侵略者為了製造國際輿論,讓孩子們擺拍對着鏡頭笑,然後轉頭就把小孩摔死在地上,「我也是當爸爸的人了,看不了這些,我覺得叫日本侵略者『鬼子』太美化他們了,應該叫他們『惡魔』!」他希望這類電影能夠在更多國家上映,讓更多人知道這段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