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考生擇校更重專業 非傳統名校逆襲
「太好了!兒子620多分成功『上岸』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廣東家長張女士興奮地在朋友圈裏分享,以這個分數放棄985、211工程學校,這在過去很難想像,恰恰反映了當下不少內地家庭對於大學理工專業的追求,逐漸超越了對傳統名校的執着。
「我所有志願填報專業都是人工智能專業!今年各個學校的分數都很高,還好上了。」廣東考生小李以物理類630多分的成績考進深圳一所高校,「我們班前20名全都選了工科。」2025年高考錄取陸續出結果,不少考生和家長社交媒體群組人聲鼎沸。隨着人工智能、大數據、機械自動化等新興產業政策布局推進,今年內地考生報考理工科專業的熱度顯著上升,據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不少廣東考生在報考專業時,選擇天平優先向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傾斜,在廣東不少非傳統名校的熱門專業同樣受到學生青睞。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望賢 深圳報道 圖: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據了解,廣東省考生高考填報志願分物理類與歷史類兩個大類,類似於傳統概念上的理科、文科。據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今年廣東省頂尖院校物理類錄取分數競爭明顯加劇,華南理工大學物理類最低錄取分達622分,錄取排位較2021年提升11,234位,相當於同樣分數在四年前可穩進前5,000名,2025年卻滑落至15,000名開外。浙江大學今年在廣東「爆火」,物理類從去年排行11進步到第5,投檔最低分677分,最低排位前進3,505位,成為前十榜單中的最大「黑馬」。
「學新技術 就業更有保證」
往年成績優異的考生直奔985、211學校而去,今年在好專業和好學校之間的天平,不少人的選擇傾向前者。「太好了!兒子620多分成功『上岸』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廣東家長張女士興奮地在朋友圈裏分享。「早幾年親戚的孩子在填高考志願,大家在幫忙參考的時候,總是優先看985、211工程院校,寧願選擇稍微冷門的專業。但如今985、211的畢業證不是就業的硬通貨,還不如有一門過硬的技術傍身。」因此孩子成績出來,一家人簡單商量,兒子也十分肯定地選擇了深大,得償所願,孩子也十分開心。
在張女士看來,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理工科專業的選擇不僅關乎四年學業,更影響着未來數十年的職業軌跡。學校的專業口碑超越院校層級,成為志願決策的核心要素,已是本屆家長的共識。「家長群裏,討論都是熱門專業哪家強,熱門專業大多也是『智數』相關的,人工智能、計算機、大數據等。說實話,許多人可能也不太了解這些專業究竟學什麼,但是現在社會發展太快,很多傳統崗位都面臨智能技術的衝擊,可能被淘汰,學一門新技術,起碼就業更有保證。」
本科高薪專業TOP10均為理工類
在2025年的高考錄取結果中,這類新興專業的「虹吸效應」尤為明顯,甚至令許多「雙非」院校錄取分數逆襲名校。
備受關注的大灣區大學(東莞)首年招生就意外火爆,其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投檔線622分,超過半數985高校。多家民辦理工院校更出現高分逆襲,跑贏公立學校,珠海科技學院計算機類專業最高分558分,超本科線122分;廣州城市理工學院新能源汽車工程專業錄取平均分,較去年提升31分。
有家長直言,背負名校光環出來,一樣畢業=失業,還要繼續去考公考編,與其這樣,高考擇校的時候選技術性強的高校,「有好的技術,畢業包分配,誰還去讀什麼清華北大?」
根據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25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2024屆本科高薪專業TOP10均為理工類專業,包括計算機類、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等。
高校新增專業 工科佔近半
理工科的主導地位,在近年來高校專業調整中的趨勢早已顯現。海量的政策、資源都在湧向理工科。2023年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明確提出要超常布局急需學科專業,其中主要是人工智能、大數據、芯片、先進製造等理工科專業。
根據教育部每年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近五年「雙一流」高校新增專業達1,068個。其中,工學類以501個佔比近半,遙遙領先於其他門類,其次是理學。
在廣東,這個趨勢也尤為明顯,根據2024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廣東44所高校新增和調整的本科專業點共有113個,當中工學專業就有52個,佔比約 48% ,增幅提升顯著。此前,在2022—2024年新增備案專業中,工學專業均約36%。
分析認為,工學專業的增加,將進一步滿足廣東「製造業當家」對人才的需求。而在AI時代,「智能」也成為新增工科專業的高頻詞,包括南方科技大學等8所廣東高校新增人工智能專業、智能建造、智能海洋裝備、智能製造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等新興專業,將帶動更多學科的交叉研究,助力傳統學科煥發出新生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