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華盛頓今年1月發生的空難,以及近期多次航空雷達故障,令美國空中交通管制系統成為各方焦點,暴露出長期存在的設備老化和人手短缺問題。儘管聯邦政府計劃投入巨額資金進行設備現代化升級並加快招聘,但許多空管員認為,此舉未能解決工作壓力大、薪資停滯和休假困難核心問題。

員工長時間工作壓力巨大

美國交通部長達菲將重建空中交通管制系統列為首要任務,承諾招聘新空管員,並全面更新雷達和通訊設備。國會已通過125億美元(約981億港元)預算,達菲稱此為「第一筆撥款」,最終需要逾310億美元(約2,433億港元)完成改造。然而空管員指出,系統問題遠非技術落後所能概括。「政府只談設備和招聘,卻無視我們的實際需求,這比他們保持沉默更令人沮喪。我們的士氣真的一落千丈。」

美國目前認證空管員較目標人手少逾3,000人,大量空管員需長時間工作。此外,休假申請常因人手不足而被拒,迫使員工申請病假以處理家庭事務。

自2016年以來,當局並未與航空管制人員重新談判工資水平,合同兩度延期至2029年,面對通脹和沉重工作壓力,促使員工不斷呼籲加薪。全國空中交通管制員協會主管承認存在薪資問題,但表示在聯邦政府縮編的背景下需謹慎執行。部分員工則建議以周末津貼或加班費,代替直接加薪。

達菲提出的員工擴充計劃,包括向應屆畢業生發放5,000美元(約3.9萬港元)獎金吸引入職,並挽留臨近退休的人員,但現有員工未獲獎勵。聯邦航空管理局聲稱設備升級將提升安全、減少延誤,但航管員期待更全面的改革,正如一名員工所言:「我們犧牲家庭時間保障航班安全,卻未獲公平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