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實質上升3.1%,高於市場預期的2.8%,且較首季升幅高出0.1個百分點,實現連續第十個季度正增長。這一來之不易的成績,彰顯香港經濟的強勁韌性,反映特區政府持續完善營商環境、推動經濟多元發展的成效。外部不確定性因素揮之不去,香港仍需積極應對挑戰,着眼長遠,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致力轉型高質發展,打造新引擎,保持經濟穩健發展。

香港第二季的經濟數字展現持續復甦的動能。外部需求方面,受惠於「搶出口」效應,貨品出口總額按年實質上升11.5%,進口亦提升12.7%。服務輸出方面,受惠於訪港旅遊業強勁增長、跨境運輸量擴張及金融市場活躍,第二季服務輸出按年上升7.5%。內部需求方面,私人消費開支第二季恢復溫和增長,按年實質上升1.9%。政府消費開支同比上升2.5%,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上升2.9%,顯示投資信心逐步恢復。

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經濟增長的全面好轉,離不開國安法實施後社會由治及興的穩定環境,以及特區政府在推動盛事經濟、高增值旅遊等方面的積極作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香港資本市場持續獲得國際資金青睞,上半年港股總市值達42.7萬億港元,同比增33%;IPO集資額暫列全球第一。本地股市暢旺帶動相關活動蓬勃發展,令金融及相關商業服務表現突出。特區政府積極落實多項完善營商環境的措施,吸引了更多企業來港投資設點,推動了資金流入和產業發展。應該說,營商環境的改善是因,經濟的穩健復甦是果。

儘管經濟表現超出預期,但香港未來發展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特區政府發言人提醒,全球貿易流向、美國減息步伐不明朗,可能影響投資氣氛;「搶出口」效應預期在今年稍後時間消退,外貿動能或有所減弱。此外,美國到處掀起貿易爭端,地緣政治風險上升,香港作為高度開放的國際金融、貿易中心,難免受到波及。

在此背景下,香港亟需通過創科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特區政府已明確將創科作為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之一,並推出多項措施支持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金融科技等領域發展。例如,香港科技園公司推出的「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已吸引全球頂尖科研機構和企業落戶,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未來,香港需進一步加強與內地及國際創科資源的對接,利用自身在基礎研究、國際化規則等方面的優勢,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科產業集群。

中共中央政治局前日召開會議,決定今年10月召開二十屆四中全會,研究制定「十五五」規劃建議。香港作為國家對外開放的「超級聯繫人」,應積極研究對接國家戰略,在國家未來的發展重點中找到發揮自身所長的空間。一方面,香港可依託「一國兩制」制度優勢,深化與內地在金融、貿易、物流等領域的合作。例如,擴大「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互聯互通機制,助力內地資本市場開放;利用國際仲裁中心地位,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法律服務支持。另一方面,香港應積極參與國家創科布局,與大灣區城市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例如,加強與深圳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的協同創新,推動科研成果在灣區內轉化應用。此外,香港還可通過發展特色產業,提升自身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例如,利用「文化樞紐」優勢,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發展高端專業服務,如法律、會計、諮詢等,為國家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