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先生(右一)感染女兒(右二)成為阿仙奴球迷。 香港文匯報記者葉詩敏 攝
●古先生於啟德場外為母親拍照留念。香港文匯報記者葉詩敏 攝
●資深「廠迷」古先生首次帶同母親入場。香港文匯報記者葉詩敏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葉詩敏)足球是世界語言,一個共同的興趣,可以聯繫不同種族,令彼此成為朋友;足球亦是傳承的運動,比賽場上不但凝聚全球觀眾,也是家人之間情感凝聚的橋樑。

古先生支持阿仙奴約25年,曾遠赴酋長球場看過現場比賽,感受過英超熾熱氣氛。昨日他帶同母親一起入場,是兩人首次一起入球場看球賽,亦是第一次走入啟德,「我們都沒來過,想感受一下,全隊都來了,希望拿到賴斯簽名。」

不少球迷將愛好傳給下一代,古先生卻感染母親一起看足球,兩人指平日也會聊聊足球和阿仙奴。問古媽媽是否有喜愛的阿仙奴球員,她腼腆地笑說:「很古老的球員了,亨利那些。」原來她身上的亨利球衣,也是古先生的收藏,後者笑她:「她喜歡美斯的。」無論最喜愛是美斯抑或賴斯,這天兩人興致勃勃在場館正門前互相幫對方拍照留念。母子首次一起入場看球賽,定必是最珍貴的足球回憶。

相信場內許多球迷從小已由父母,甚至祖父母帶入球場,家族世代相傳的情感已經將球隊植根心中。擁有百年歷史的阿仙奴,多數亞洲球迷仍屬第一代,但傳承已經開始。

「廠迷」爸爸成功洗腦女兒

萬先生一家人與朋友吳生、吳太昨日一起入場,身穿阿仙奴球衣的兩家人也對首個外國上演的「北倫敦打吡」感到興奮。吳先生是40多年阿仙奴球迷,曾與太太在英國看過球賽,不過「北倫敦打吡」卻是第一次。兩家人在賽事公布後即相約結伴入場,可惜買不到相連座位。

多少個深夜守在電視機前追看球賽,萬先生終在香港首次看到愛隊比賽,更能與太太和女兒一起入場觀戰。女兒在父親感染下也成為「廠迷」,「早有預謀」的萬先生笑說:「開心的,因為不會有敵對。我經常都看,便告訴她這個是誰、這個是誰,所以現在她都知道了這些東西。」父親是亨利、帕金的年代,女兒則是近代的卡拉科利、迪格蘭賴斯,雖然追捧球隊的年代不同,仍然一起守在電視機前支撐球隊的高山低谷,就如女兒所言,「有一段時間是低潮,但現在慢慢有起色,很多時候都很有火,自己都看得很緊張。」這就是足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