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近日公布上半年經濟「成績單」。整體來看,9個城市中除江門和佛山外,GDP增長均在3%以上,經濟保持穩中向好的趨勢。值得一提的是,大灣區兩大一線城市中,深圳雖然經濟總量大,但其GDP增長卻排在前列,達5.1%。可見深圳經濟增長動力足。而廣州GDP增長為3.8%,雖然增長速度溫和,但亦有亮點,生產服務業增長勢頭猛,對GDP增長貢獻率超過五成,可見現在廣州經濟結構正在轉型。
廣東GDP同比增長4.2%
整體而言,今年上半年,廣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8,725.40億元,同比增長4.2%。廣東的經濟總量在全國31個省份中繼續領跑。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中,深圳、肇慶、惠州的GDP增長均超過5%;外貿大市東莞亦有4.8%的增幅。增速較快的城市普遍在高新科技領域持續發力,成為支撐當地經濟發展的關鍵引擎。
以深圳為例,其通用設備製造業上半年增長17.1%,其中民用無人機、工業機器人、3D打印設備的產量分別按年增長59.0%、38.0%、35.8%。中國城市專家網研究院院長宋丁對媒體分析稱,在大環境不利的情況下,深圳上半年GDP可以保持5.1%的同比增長,實屬難能可貴。這不僅體現了深圳經濟的抗風險能力,更凸顯了其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獨特地位和強大競爭力。
肇慶鋰電出口迅猛增長
肇慶上半年GDP增長5.2%,是灣區內地9市中增速最快的城市。肇慶大力發展新型儲能產業,為其經濟高質量增長貢獻良多。其中,廣東首個涵蓋從電芯生產到電箱、電櫃和集裝箱系統集成全鏈條研發製造的新型儲能產業基地,於今年6月在肇慶正式建成。在其帶動下,上半年肇慶市鋰離子蓄電池出口實現了68.7%的同比增長。
惠州電子石化發展迅速
被視為廣東新增長極的「種子選手」的惠州,上半年經濟表現亦相當亮眼。香港文匯報記者梳理發現,惠州今年推進了多個重大項目建設,其電子信息產業和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兩大支柱產業發展迅速。2025年,廣東省共安排省重點建設項目中,惠州以150個重點項目位列全省第三,投資額同樣以990億元排名全省第三。其中,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項目已帶動投資總額約150億元的多個配套項目落戶惠州。
廣州汽車製造承壓「掉分」
廣東省會城市廣州的經濟數據亦備受關注。作為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從經濟總量來看,廣州上半年GDP在內地城市中排名第五,跌出「前四」。廣州上半年GDP總量落後重慶約848億元。整體而言,工業生產仍然是廣州經濟的「掉分項」。三大支柱產業之一的汽車製造業持續承壓,增加值同比下降5.7%。
不過,廣州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正在加速轉型。上半年,廣州全市新能源車產量按年增長9.5%,佔整車總產量的比重較去年同期上升3.7個百分點。
此外,廣州3D打印設備、太陽能電池、鋰離子電池等戰略性產品產量亦錄得逾40%的高增長。廣州數字經濟、系統集成服務年增20%以上,對全市GDP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五成,已成為拉動經濟的重要引擎。
佛山經濟受累樓市明顯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製造業大市佛山和東莞,其經濟總量多年來一直排在廣東第三和第四位,但近年佛山增長開始放緩。從上半年數據來看,東莞GDP有4.8%的增長,而佛山GDP增長則放緩明顯,同比增長2.3%。究其原因,佛山產業結構偏傳統,家電、傢具、建材等產業佔比較高,這些均與房地產市場緊密相關。隨着樓市持續下行,佛山經濟受累明顯。公開信息顯示,佛山最近亦在積極「補強」第三產業,尤其是與高端工業發展相輔相成的生產性服務業。
●香港文匯報記者 盧靜怡 廣州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