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向太平洋相關公海海域成功發射一發洲際彈道導彈,準確落入預定海域。圖為導彈升空。網上圖片
●火箭軍某旅官兵檢查發射車狀態。 視頻截圖
●參軍22年的趙靜經歷過3種型號裝備,他3次備份,3次與「點火」任務擦肩而過。圖為趙靜在討論中。 視頻截圖

「這傢伙飛得有多遠、打得有多準,我們的祖國和人民就有多穩當。」7月31日,央視軍事頻道首次公開2024年9月25日火箭軍向太平洋相關公海海域成功發射一發洲際彈道導彈的震撼視頻,並首次披露發射背後的故事。在視頻中,火箭軍某旅官兵趙靜這樣表示。

央視曝光視頻記錄,2024年9月25日8時44分,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向太平洋相關公海海域成功發射一發洲際彈道導彈,準確落入預定海域。雖然視頻中多處關鍵信息模糊處理,但畫面中導彈從發射筒中噴薄而出,沖天而起,尾焰耀目,直刺蒼穹,場景極為震撼。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靜 北京報道

「親眼見證導彈升空的尾焰,這是號手的勳章,是一輩子的榮譽。」趙靜說。

「我等這一刻,等了整整20多年」

「我等這一刻,等了整整20多年。每一次備份,都是為這一刻積蓄力量。」趙靜說。參軍22年的趙靜經歷過3種型號裝備,他3次備份,3次與「點火」任務擦肩而過。「軍令如山,我們的存在就是時刻準備着,命令下來,我們就能完成。」趙靜說,「這個命令我等了很多年。」他透露,情況比以往更多、更複雜,這次發射關係到火箭軍的榮譽,關係到國家的尊嚴與底氣。

啟動發射、已接通、人員撤離、按下按鈕、導彈升空……成功完成發射任務之後,趙靜說,「經過發射車的時候,回頭看了3次,看到導彈飛出發射筒的那一刻,我在想,這傢伙飛得有多遠,打得有多準,我們的祖國和人民就有多穩當。」

隨到隨打 戰場生存能力強

這次備受矚目的發射,是中國時隔44年後再次向太平洋發射洲際彈道導彈。1980年5月,東風五號洲際導彈彈頭在飛越8,000多公里後,落入預定海域,打擊精度相當於用手槍擊中百米之外的一隻蚊子。2024年的發射,洲際彈道導彈攜載一枚訓練模擬彈頭,同樣準確落入預定海域。

從公布的視頻可以看出,這次發射採取的是陸基公路機動發射中相對較難的無依託野外發射。此間著名軍事專家張軍社對香港文匯報表示,這種發射方式需要發射車本身具備較強越野能力,無需準備發射場坪,在野外適應隱蔽性很強的複雜地形或者狹小場地,可以隨時停車發射。與此同時,也對發射車的性能、指揮通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隨到隨打,打了就走。這表明我們的洲際彈道導彈擁有較強的戰場生存能力。」

根據公開資料,我國將射程8,000公里以上的彈道導彈劃分為洲際導彈。我國曾在過去多次閱兵式展示過三種洲際導彈:東風—5系列、東風—31系列和東風—41。這次發射攜載訓練模擬彈頭,張軍社表示,「這透露出我們在核政策上採取的非常謹慎與負責的態度。」

第二日即公開導彈發射照片

2024年9月26日,發射第二日,中國軍網即向外界公開了25日發射洲際導彈的照片,這也是解放軍近40年來罕見公開現役新型洲際導彈發射照片。同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表示,組織洲際彈道導彈發射試驗,是為了檢驗武器裝備性能和部隊訓練水平,是例行性軍事訓練活動,完全合法合理。發射前,中方發布公告明確禁航區域和禁航時間,並通過軍事外交渠道向有關國家進行了通報,這充分表明了中國軍隊的開放與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