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五屆全運會將於今年11月由廣東、香港及澳門首度聯合主辦。這場大型綜合體育盛事,考驗着三地的跨境協作能力。香港消防處救護主任協會主席王俊文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獨家披露全運會有關的救援部署細節和特別安排,包括跨境賽事中的動態閉環車隊管理、香港賽事的多重醫療救護網、救護人員和醫療器械的特別配置、用藥規範和送院機制的特別安排等。王俊文表示,前期的測試賽中,最高峰時僅救護員就抽調了120名進行支援。「無論是高規格的配置還是非常規的部署,都體現香港對這場盛事的重視,和對國寶級運動員的保護。」王俊文說。目前香港的測試賽已全數完成,所有救援部署接近尾聲,接下來主要將處理有關火炬傳送、酒店保障等相關議題。◆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恬恬

王俊文表示,為支援第十五屆全運會,香港消防處特別成立了「全國運動會支援課」,於2024年4月1日起運作直至整個全運會賽事結束。作為該支援課的一員,王俊文全程參與了有關的救援部署預案和演練,包括各項測試賽等。他透露,儘管粵港澳三地消防救護架構不同,但在跨境賽事中三地都遵循「屬地原則」,即運動員在哪裡受傷、就送哪裡救治,但他也同時強調「一方有難三方支援」,萬一真的發生大型意外,希望大家不分彼此,先拯救傷者。
最特別的安排是三地人員同車的「醫療救援指揮車」,王俊文解釋,在唯一橫跨珠港澳三地的「公路自行車男子個人賽」中,三地人員都會坐在同一架醫療指揮車上緊密交流。「這輛指揮車具三地車牌,清關手續預先在珠海辦理,人員佩戴RFID手帶記錄出入境時間,無需再次進行過關手續。」
整個跨境公路自行車賽事還實施嚴密的「動態閉環管理」,王俊文描述:「車隊最頭是警車,最尾也是警車。三地警車各自守護屬地路段。」當車隊進入香港,由香港警車全程引導,確保車隊在指定範圍活動,不會有人擅自離開。救援同樣遵循屬地接力原則:「珠海和深圳救護車會開到邊界交接點,由我們香港救護車從那裡起步;完成香港段後,再在交界線交由中方救護車處理,全程無需救護車跨境。」

4救護車全程護航跨境公路自行車賽
在醫療救援部署方面,跨境公路自行車賽事的香港段將有4輛救護車及2輛急救醫療電單車全程隨隊護航,每輛救護車均配置醫生及護士,遠超常規救護車僅有救護員配置;而急救電單車也將由救護主任和救護隊目執掌,遠超常規。
跨境馬拉松賽事中,香港段23.8公里的路程,將於每2.5公里設1個醫療站,共8個醫療站站,每站配置1輛救護車,有醫生護士及救護員。除醫療站位置外,每500米還部署1名救護員,配備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賽場上,馬拉松賽事的男子組及女子組各配1輛救護車隨隊尾,外圍則有2輛快速應變電單車隨時待命,額外並有1輛感染控制及危重病症運送救護車(ICCA)部署在天水圍,專門處理需轉送屯門醫院的重症患者。
「馬拉松是高強度運動,心肌梗塞風險較高,這一部署也參考了第十四屆全運會經驗。」王俊文說。此外,賽事部署的快速應變電單車是電動能源,目的是減少對運動員的干擾及環境污染,也符合全運會的理念。
香港消防處回應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已為全運會及相關殘疾人運動會制定周詳應急計劃,與內地及澳門救援單位建立緊密合作機制。消防處已進行了多次跨部門重大及反恐事故演習,提升應急救援能力和跨部門指揮協同效率。場地作風險評估、消防安全排查及視察,並運用無人機和機械狗等先進科技偵察可疑物質,確保賽事在安全情況下進行。此外,將聯同醫管局、醫療輔助隊及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組成醫療保障團隊,確保一旦發生緊急情況,能夠迅速提供醫療支援,保障公眾安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