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木偶劇院常匯聚來自全國各地的戲迷,觀眾在演出後紛紛與演員、木偶互動。 記者蔣煌基 攝

「先搶木偶票,再訂飛機票」「扛着行李箱,就往劇場跑」……近兩年來,越來越多遊客「為了一齣戲,來到一座城」。今年「五一」期間,泉州木偶劇院幾乎天天加場。5月1日,原計劃一天6場的演出加演至15場,依然場場爆滿,一票難求。暑期時,劇院亦是人頭攢動。

作為副團長,林建裕見證劇團從低谷到巔峰。「長期固定的公益演出,哪怕觀眾只有兩三人,我們十幾個演員也堅持演。後來,觀眾慢慢多了,2019年開始增加演出場次,到2022年爆紅,中間是幾十年的堅守。」

守正創新,在泉州木偶劇團體現得淋漓盡致。「傳統木偶戲沒有大型悲劇,我們就嘗試,挑戰不可能。」沈蘇革說。劇目上,劇團不再局限傳統神話故事,而是積極拓展題材。悲劇《趙氏孤兒》、喜劇《欽差大臣》等新劇目的推出,豐富了木偶戲的表現形式,獲得了觀眾的廣泛好評。

早期設備簡陋,無法滿足表演需求,舞美團隊的萬勁松和同事們只能自己「手搓」燈具、無線音響。如今,隨着技術發展,LED背景屏的加入讓演出更加立體,燈光音響的配合也更加默契,能夠更好地營造劇情氛圍,讓觀眾身臨其境。「燈光師要懂木偶、懂角色,才能讓演出更完美。」萬勁松說。

除了木偶製作與時俱進,6月在泉州首演的《哪吒·絕地反擊》,更是把現代聲光電特效與提線木偶的高超技藝融合在一起,將視聽效果拉滿。

此外,劇團還嘗試新技術與傳統藝術的結合。劇團2019年引入VR技術,讓觀眾通過VR眼鏡沉浸式觀看木偶表演、演員操作和布景等。「如果未來可以走上雲端,讓全世界隨時隨地都能看到沉浸式的木偶戲,那就太好了。」萬勁松滿懷期待。

泉州木偶劇團其實並非一夜爆紅,但卻因精湛技藝持續長紅。「我們希望更多人能走進劇院,感受木偶戲的魅力,但親民的票價在節假日仍被黃牛炒到一張3,000元。」劇團也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