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孫曉旭)美國快餐巨頭麥當勞加快優化資產組合,出售香港的商舖有利其進行「輕資產」經營。根據麥當勞2025年第一季財報,公司錄得淨利潤18.7億美元,按年下滑3%;經調整每股盈利為2.67美元,略高於市場預期。美國當地市場的同店銷售額錄得3.6%跌幅,為2020年第二季以來最大跌幅。相較之下,包括中國及日本等市場在內的國際發展授權市場部門同店銷售額增長3.5%,略勝預期。

「輕資產」經營 加強現金流

香港作為亞洲市場一環,麥當勞目前在港擁有約256家分店。雖未公布本地具體業績數據,但在零售市道轉弱、租金壓力持續下,資產變現成為總部優化資產配置的重要策略。是次分批出售香港舖位,反映美國麥當勞總部實行「輕資產」方向,加強現金流靈活度。

據官方資料,全球逾95%的麥當勞餐廳由獨立的本地企業擁有和經營。2017年,麥當勞將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業務轉型為國際發展特許經營市場(IDF),由中信股份(0267)、中信資本、凱雷投資集團和麥當勞達成戰略合作並成立新公司,新公司20.8億美元(約161.4億港元)總對價收購麥當勞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業務,新公司並獲麥當勞未來20年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主特許經營權。在交易中,中信股份和中信資本在新公司中將持有共52%的控股權,凱雷和麥當勞分別持有28%和20%的股權。

中信系持股52% 掌實際控股權

至2023年,凱雷退出,相關股份由麥當勞全球總部接手,使其持股比例提升至48%;同年中信股份亦將所持股權轉讓予同系中信資本,完成後中信系持股仍為52%,實際控股權未變。

中信資本作為麥當勞中國內地及香港主體股東,其長期持股與地區經驗為麥當勞在大中華市場營運提供穩固後盾。從整體而言,是次香港商舖出售不僅是資產管理調整,也透露出麥當勞總公司在全球壓力環境下,透過區域合作夥伴、資本與經營策略同步調整,以維持長遠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