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育兒補貼制度正式公布,3歲以下嬰幼兒每年可領3,600元補貼。按照近三年出生人口合計約2,812萬人,財政育兒補貼資金超過千億元。在當前全球經濟下行背景下,中國拿出千億元來補貼「養娃」,並強調「現金及時足額發放到位」,是當下全球民生政策中的大手筆。這不僅是給年輕父母們的「奶粉錢」,更是一份給中國家庭的政策保障。生育成本正從「家庭獨擔」轉為「社會共擔」,年輕人「敢生」不再只靠勇氣,更有制度托底。

有人將育兒補貼制度稱為中國的三孩政策配套進入「真金白銀」時代。專家認為,從國際經驗來看,低生育的發達國家大多採取發放育兒補貼的方式進行生育支持。在微觀層面,育兒補貼對不同家庭生育的促進作用存在差異,但從宏觀層面來看,總體上有利於提升生育水平或防止生育水平進一步降低。

然而,生育友好型社會的建設,也不能只靠「撒錢」。兒童教育公平問題,用人單位隱性歧視問題,兒科醫療床位緊缺問題,甚至爸爸沒有育兒假導致參與養育不足等問題,這都需要社會共同努力解決。此外,生育意願的提升,不僅取決於物質條件,更與社會精神面貌、文化傳承有關,家庭養育需要減少焦慮和內卷,提升撫育後代的幸福感。

此次國家層面育兒補貼制度正式公布,是通過現金補貼實現政策從「勸生」到「助養」的轉變。期待育兒補貼可以盡快落地,配套政策可以早日生根,實現「願意生、生得出、生得起、養得好」的生育友好型社會目標。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