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目前,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已建立檔案數據庫,雲南省檔案館保存逾萬件相關資料,多地還編纂了《抗日戰爭檔案匯編》等重要文獻。華僑史專家林少川仍指出,檔案工作的完整性仍受限於相關文件資料的海外散失與資金短缺等問題,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與支持。

上世紀八十年代,林少川攜手陳嘉庚之侄陳共存,跨越雲南、四川、湖南、廣西等地,走訪逾百位倖存機工與遺屬,收集口述、照片、公函與日記等一手資料。2018年,「南僑機工檔案」850卷入選《世界記憶工程亞太地區名錄》,真實記錄了1937—1948年間南洋華僑以駕駛和維修技能為抗戰輸血的歷史。

林少川建議,建立全國聯網數據庫,打破地域壁壘,實現檔案資源的共享與利用;加強國際合作,聯合東南亞國家共同開發檔案資源,推動「華僑抗戰」等相關項目的申遺工作;將檔案融入中小學教材及沉浸式展覽中,才能讓更多人了解華僑抗戰歷史,傳承華僑愛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