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昨日為世界肝炎日,香港特區政府衞生署表示,經過超過30年來的推動與努力,香港乙肝感染率顯著下降,35歲以下群組感染率低於1%,逐步邁向「無乙肝新一代」目標。衞生署今年特別以「廿分之一係咪你 乙肝早驗早處理」為口號,提醒市民若不確定是否患有慢性乙型肝炎,應及早進行測試。早發現、早治療可有效減低乙肝所引發的嚴重肝臟疾病的風險,基層醫療署亦正研究推出以風險為本的社區乙肝篩查計劃。
70%慢性乙肝患者無接受跟進治療
根據2020至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香港約5.6%人口(約41萬人)患有慢性乙肝,其中35歲至84歲群組感染率達7.8%,主要因未受惠於1988年普及乙肝疫苗接種計劃。
近40%患者未察覺病情,約70%沒有接受跟進治療。慢性乙肝可潛伏數十年無症狀,但若不治療,15%至40%患者長遠會出現肝硬化和肝癌等嚴重肝臟疾病。肝癌為本港第三大致命癌症,每年約1,400人因此病逝,其中80%新症與慢性乙肝相關。
衞生署強調,市民特別是高風險群組(如未接種疫苗者或有乙肝患者家庭成員)應及早進行乙型肝炎測試,除傳統靜脈抽血化驗外,指尖採血快速測試可在15分鐘至30分鐘內出結果,方便快捷。
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在社區推行以風險為本的乙肝篩查,基層醫療署正研究具體安排,詳情將適時公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