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嘉軒)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的第十五屆全運會即將進入百日倒數。去年獲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學博士課程錄取的巴黎奧運花樣游泳(韻律泳)兩金得主王柳懿和王芊懿,今日在校分享全運會備戰心得,以及過去一年在港的學習體會。
王芊懿分享指,姐妹倆過去雖然參加過眾多比賽,但今次卻是「離家門口」最近的一次比賽。「之前也就是亞運會,在杭州;而這次是真的到我們廣東,由粵港澳三地舉辦。我覺得真是一場體育盛會,也是三地跟全國都非常重視的一次比賽!」

談及是次參賽目標,芊懿指兩人已參加過三次全運會,「我們冠、亞、季軍都拿到過,但是我們的雙人項目就沒有拿過金牌。雖然我們是拿到了奥運會冠軍,但其實隊內每位選手都非常優秀,然後我們也需要更加的努力,才能維持住我們的優勢。」
為此,芊懿強調姐妹倆必定會全力以赴去備戰這次比賽,並希望用最好的水平與狀態應戰,「希望能跟他們有一場非常精彩的比賽,也帶給大家非常好的表現,這就是我們給自己定下的目標!」

被問到在教大的學習生活,柳懿分享,在過去一年間已有兩次出國交流學習的機會,「香港是一個特别有國際視野的地方,通過出國交流學習,可以跟更多不同的學者有更加深入的溝通」,認為這對未來職業發展很有幫助。柳懿認為,在香港學習的語言優勢明顯,例如有機會在外國以英語進行匯報,同時間姐妹倆也在努力學習粵語,芊懿更在記者會上展示學習成果,以廣東話說「鍾意吃腸粉和雞蛋仔」。

她倆又提到,過去曾有一段時間住在教大,難得重拾了校園生活的感覺,也很喜歡香港的生活和美食。唯獨一點芊懿笑言難以適應,「就是空調要比內地涼很多,特別的足,其他都很適應的。」
柳懿續指,大學在學業和支援兩人備戰比賽方面,都提供了很多幫助,「包括在線上或線下,都會定時跟導師溝通見面,從而更好的了解我們的學習進度。」芊懿則表示有在大學跟香港運動員交流,形容他們在訓練之餘,學習也是非常紮實,「感覺他們沒有放掉學習的任何一個部分,而且是保持得特別好」,認為這點尤其值得她們學習。

另一方面,芊懿分享也有香港運動員請教如何在學習之餘保持訓練,「他們可能更希望學習到關於訓練方面的事情,會覺得我們訓練做得很好,我們就覺得他們學習做得很好,我覺得也是互相學習。」若時間許可,芊懿也是希望在全運會期間給香港運動員朋友們觀戰打氣。
奧運姐妹花的運動心理學:用「意念訓練」戰勝賽場緊張
王柳懿和王芊懿在教大修讀的專業領域是體育教育與運動科學,芊懿分享她倆目前主要從事是運動心理研究,而這是源於她倆昔日在訓練和備戰過程中也曾遇過相關問題,希望尋求解決方法,「我們以往感覺不知該如何解決,現在回頭看,其實應該有更好的解決方式,只是當時沒有想到,或者當時還未研究出可以這樣解決。」現在她倆正是希望針對運動心理進行更深入研究,期望日後可憑自身經驗和研究知識,幫助更多年輕運動員的心理健康發展。
柳懿表示,在過去備戰奧運會過程中,科研其實幫助她們很多,這當然包括一些直觀、可量化的數據,「但其實我認為,到頂尖比賽的時候,更關鍵的是心理狀態」,而在心理研究方面,是有必要更資訊化一些,「我們希望可以在這個研究方向,收集一些很好的依據,然後可為未來的年輕運動員,他們在遇到相關困難時,可以有所參考。」

芊懿補充指,年輕運動員在參加大型賽枇時,較易因「賽壓」影響而感到焦慮和緊張,「我們在小時候也出現過,就是不懂得分配體力。因為緊張,在比賽的前半段就已經用光體力,後面只能靠意志力硬撐。現在我們會以一種更加平和的心態,懂得分配體力,更好去完成比賽。」她特別提到,兩人每天都會進行意念訓練,「就是以意念,想像自己『已經站在賽場上』,把訓練場都當作是比賽場地,如此會更好的幫助我們,遲免在比賽過程中出現緊張情緒。」

談及兩人在日常訓練中如何互相扶持,校長李子建更進一步補問說「雙生兒是否會有心靈感應?」柳懿笑言也許是有一點,主要是由於熟悉對方,多少能感知彼此的情緒和狀態,「但我們兩個在學習和訓練都是比較一致的,所以遇到的困難與挑戰都很相似,所以我們更多是需要攜手進步。」

芊懿則大爆兩人的運動生涯過程中,自己比姐姐柳懿更像姐姐,「就是鼓勵她(柳懿)更多一些,因此她是比較感性的,總是會說『放棄吧』。當練到只差最後一點點的時候,她會說今天不做了,因她會想着『明天做更好,今天不做了』,我就覺得有時候頂過去這一下,可讓自己的成長邁出更大一步」,於是就會鼓勵姐姐繼續練習,並且跟她理性分析箇中益處,讓姐姐聽得進去,繼續堅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