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杭州養老院精準送藥、貼心送餐的機器狗,到深圳護理院拖地疊衣、陪打乒乓的機器人;從方言交互的無人駕駛輪椅,到科學復健的行走輔助器……這些融合了人工智能、柔性機械等前沿科技的「養老黑科技」,這些「賽博搭子」正在深入銀髮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個個具體的養老需求,正在推動「保姆機器人」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
送藥、送餐
機器狗成為老人的團寵
在浙江杭州西湖區一個養老服務中心,機器狗可以陪伴老人。工作人員介紹,通過自主建模技術,機器狗「小西」能精準識別每位老人的房間號,只需一句「送藥」,它便迅速響應。

自「上崗」以來,這隻體重僅14公斤的四足機器狗已成為老人們的「團寵」,為智慧養老提供了全新解法。
在社區食堂用餐高峰時段,「小西」能自如切換成「送餐員」角色,將熱騰騰的飯菜送到老人桌前。
除了送餐等基礎服務,「小西」的「聰明」更體現在一些細節中。它的頭部搭載了深度相機和工業相機,可實時識別地形障礙與人體動作,若老人意外摔倒,它能立即發出警報。
此外,杭州古南社區的也能看到「小西」的蹤影。這裏60歲以上老人佔比近30%,其中孤寡、獨居、空巢老人超200人,社區工作人員稱「小西」的加入,為特殊老人增加了一層保障。他舉例,認知障礙老人常忘記用藥,機器狗可定時提醒;社區人手緊張時,它還能分擔送餐、引導散步等工作。
雖然目前「小西」仍需工作人員輔助設置程序,但它的出現無疑為養老難題提供了新思路。未來,「小西」還將升級,通過人臉識別實時追蹤外出老人位置,降低走失風險。
做家務、能陪伴
機器人化身銀髮暖心搭子
在深圳養老護理院,一場變革正悄然鋪展。
銀髮老人能與智能機器人共舞乒乓、齊練太極,甚至攜手跳起廣場舞,這些畫面不僅傳遞着歡樂,更折射出中國養老服務正經歷的關鍵轉型——智能機器人正以多種角色融入養老日常。
畫面中,機器人的兩隻機械臂正在進行疊衣服的任務,它將T恤緩緩拿起,平鋪,拎起同一側的袖子和衣角,摺疊,再拎起另一側……疊完後,它還會把衣服碼放好。

除此之外,機器人還可以拖地,儘管動作細節有待完善,老人們仍欣喜表示「省了好多力氣」,技術輔助的價值初顯輪廓。
在精神陪伴上,機器人化身為「文娛搭子」,可以陪打乒乓球,還能引導老人學習太極拳與廣場舞。
對此,老人們感嘆「科學真是太棒了」。一位奶奶更是道出深層價值:「機器人還能與人交流協調情緒,緩解寂寞。」技術在此超越了工具屬性,成為心靈的慰藉者。

機器人搭子無疑成為銀髮一族的得力幫手,我們看到的不只是效率提升,更是技術向善的溫度。這種溫度,正在為「老有所養」的願景注入嶄新動能——科技輔助終將托舉起一個更有尊嚴、更少孤獨的晚年圖景。
聽得懂方言、輔助行走
養老黑科技助力老人「自由行」
在人口老齡化與科技革命交匯的時代浪潮下,人工智能、無人駕駛、柔性機械等硬核科技正突破傳統養老產品邊界。
在今年的上海老博會上,無人駕駛輪椅機器人亮相。這款機器人能在室內外全場景自主避障,實時監測跌落、側翻風險與預警。有趣的是,它還能聽懂方言,並且支持遠程視頻通話,方便老人自主出行、隨時保持聯繫。
肌肉力量衰退的老年人如何行走?外骨骼助行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外骨骼助行器可以通過傳感器和算法,識別人的意圖和姿態,然後通過一系列機械和電子系統,將機器的力量傳遞到人的身上。許多老人表示,借助外骨骼助行器,抬腿更省力,爬樓、走路也比之前輕鬆很多。

此外,下肢康復機器人也受到廣泛關注。
這款機器人基於「神經可塑性」的原理,針對需要康復訓練的長者的下肢運動障礙問題,通過外部帶動下肢進行科學、高效、準確的步行訓練,提升其下肢自主行走能力。

炒菜機器人出菜效率高
科技餐廳變身貼心後廚
當智能科技走進老年食堂,會碰撞出怎樣的奇妙火花?
在甘肅蘭州,老年人們的日常用餐正被科技重新定義。食堂採用「人工+炒菜機器人」的模式,真人廚師專注備菜,機器人管家精準掌勺。一鍵啟動,機器人便能依據預設程序,精準吸取調料,經加熱攪拌,快速烹制出美味菜肴。
相比傳統方式,機器人不僅效率翻倍,還能確保營養膳食搭配更均勻。一位食堂廚師說,「如果我有2台機器人的話,可以在2分鐘之內可以炒4個菜」。
上海虹橋一社區食堂,利用智能科技助力破解社區老年人的吃飯問題。
社區食堂裏,機械臂將凈菜投入智能系統,煎烤蒸煮全部自動完成。據了解,目前該系統已掌握2000多道菜譜,涵蓋八大菜系,能夠精準控制油鹽配比,20元左右即可享受一頓美味的健康餐。
作為上海市首批養老服務健康食堂,日均供應量近700份餐食智能結算台支持刷臉、數字、現金等多種支付方式,使用機器人炒菜,降低了餐廳運營50%的成本,同時也提高了出餐效率。餐廳還對老年人推出一鍵減免功能,針對60歲以上的老人推出15元及18元的優惠套餐。
從智能結算、機器人炒菜,到精準營養推薦、大數據分析,全方位提升了老年人就餐體驗,以科技力量托起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我國60歲以上人口數量超3億,相關報道顯示,全國失能失智老人數量已超4500萬,但我國養老護理行業從業人員僅50萬,「保姆機器人」何時能上崗,成為了很多家庭關注的重點。
從送餐送藥到安全守護,從精神陪伴到助力行走,養老機器人已展現出變革性的力量。科技將賦能更多的機器人,切實解決具體的養老需求,科技向善的腳步永遠向前。
7月29日(星期二)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
新聞新媒體中心
「智享未來——保姆機器人大會」
發布活動
展現科技創新成果與行業應用場景
帶你感受
科技如何改變未來生活
一起期待
(來源:央視新聞)
相關閱讀:
(有片)智能玩伴、AI助教……帶娃賽道也是被機器人闖出名堂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