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康敬)不斷完善地區治理工作是本屆特區政府的重要施政方向之一,不少市民體會到良好地區治理環境下可以激發的潛力。在昨日的地區諮詢會上,不少市民就搞活社區提出建議,包括構建社區創新實驗室,在社區客廳、託兒服務等推動創科應用場景等。行政長官李家超認為,地區可以研究將有關科技應用在民生工程中,共同建立一個更加關愛共融的香港。
有青年創業者提到,近年有許多香港年輕人加入科創行業,市面上有許多初創項目,問及一些好的想法能否在社區中應用發展,如社區客廳、託兒服務等場景。亦有市民建議政府可以放寬創科申請資助的限制。李家超表示,不少市民都談及創科,他強調「創科的確是一定要大力、共同發展好的範圍」。
李家超說,雖然政府推出不少政策推動創科,亦需要提供更多場景供市民應用。對於市民提到資助規則和不同實驗場景的規則的拆牆鬆綁,他表示會細心研究,看哪些可以優先做。
市民建議構建社區創新實驗室
有市民建議,政府推動構建社區創新實驗室,例如用人工智能幫助路人介紹社區特色,用科技減輕長者出行負荷等,這些工具已經存在,但缺少平台令這些工具在社區中測試、推行和參與,希望在社區中劃出試點區域或空間。李家超認為可以在地區研究有關的創新實驗室。
亦有市民關注善用地區場地釋放活力,一位文娛行業人士表示,希望將青年驛站的空間分撥出一部分,供演藝團體申請做基地。李家超又表示,同一方法未必能適用在不同區,有些區有些場地可以釋放,有些區沒有,18區的區議會和地區治理體系應該發揮力量,包括區議會、地區「三會」、關愛隊,希望地區治理再推進。
李家超提到,大家十分有心要搞活地區,除了更好照顧長者,還關注文化發展、科技應用、場景應用,「如何將科技應用在真真正正的民生工程中」十分重要。
他續指,從政府層面,政策要做好,執行力要強化;在地區治理層面,地區人士就是執行政策落地其中可以強化的一部分。政策如何在地區層面落實,地區人士可以發揮作用,包括照顧弱勢社群,如長者、少數族裔等,以及青年發展都需要按照實際需要提供幫助。他舉例指,少數族裔方面,大家更加明白其文化背景、語言需要和就業求學需要,有關政策是政府一向在推動的,但細節方面,要看如何進一步用好資源,從而加大釋放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