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展鴻圖》的爆紅,讓人們關注攬佬的創作能否持續突破,或是就此止步。對此,攬佬心態淡然:「無論自己還是後來者,個人都只是時代的『寵兒』。」的確,走紅需要運氣,爆款歌曲的橫空出世更需天時地利人和。展望未來,我們不必強求攬佬永葆創作活力,只需明確:「中國已具備孕育全球爆款作品的產業根基」。
而這一根基的形成,與傳播生態的變革密不可分。視頻社交平台的崛起,徹底重構了傳統流行音樂的傳播路徑。隨着一鍵剪輯的同款視頻模板日益豐富,流行音樂產業的生產關係也在悄然重塑——用戶不再僅是消費者,更成為內容的參與者與傳播的引擎。
這種參與式傳播模式,讓爆款的誕生呈現出全新樣貌。正如《大展鴻圖》50億次播放量由田間農民、寫字樓白領、巴西舞者共同造就,爆款音樂的誕生已非唱片工業的精密策劃,而是一場全民的即興狂歡。
深入來看,用戶的主動參與正是傳播裂變的核心動力。「BGM 是短視頻裏的情緒開關。」每首流行曲目的風靡,都離不開萬千網友的主動詮釋,他們將旋律融入育兒辛酸、寫字樓 「牛馬」(網絡用語,指打工人自嘲像牛馬一樣工作)日常、情傷療癒等無數個人敘事中。這種裂變式傳播不僅讓《大展鴻圖》《熱愛105度的你》《一剪梅》風靡全球,更讓眾多「舊曲」煥發新生,激盪起集體情感共鳴。能讓世界同頻共振,既彰顯中國科技平台的生態構建力,也是新生代玩轉世界的從容姿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