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歲藏橙送阿媽》是洪澄欣最喜歡的創作。
●洪澄欣《孝女爆 Seed 打老虎》
●洪澄欣《蚊呀!咬我唔好咬阿爸》
●洪澄欣《大文豪洗便桶》

香港新生代藝術家洪澄欣(Fion Hung)正於海港城美術館舉辦其首次香港個展「The Skeletons in the Closet」(衣櫃裏的骷髏)。展覽透過當代視角詮釋中國傳統民間故事《全相二十四孝詩選》(簡稱《二十四孝》),呈現藝術家於2021至2022年打造的24幅採用數位拼貼技術的超現實攝影作品,邀請觀眾重新思考「孝順」在當代社會中的含義。展期直至8月3日。

Fion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分享,《二十四孝》是她在幼稚園時就通過父親了解到的書,因此很熟悉這些內容。

展覽的每張相片都與一個故事概念有關,且都配有一個具有粵語特色的名字,以及典故梗概,如《瞓冰捕魚獻繼母》(卧冰求鯉)、《扮鹿偷奶醫爹娘》(鹿乳奉親)、《驚天動地孝順哥》(孝感動天)、《夏天撥扇,冬天暖被》(扇枕溫衾)等 。Fion在每張作品中都融入了個人風格及想法;相片中的人物亦都是她本人。

對顏色一向有興趣的Fion表示,繽紛的色彩對攝影來講很重要。「我很喜歡用飽和度高的顏色,比如艷麗的紅色、橙色、黃色等。紅色是一個中國的象徵,我常會穿紅色,所以它也頻繁出現在這些作品中。」

文化認同促成系列創作

展場還設有一個《六歲藏橙送阿媽》互動場景,原典故是講述六歲的陸績去袁術家做客後,為母親藏起兩顆橘子的《懷橘遺親》。此場景的背景攝於藝術家在倫敦讀碩士期間。Fion表示,起初拍攝這張圖的原因是,她很好奇酒店房間被橙子擺滿的樣子,後來才發現自己的想法與《懷橘遺親》很相近。其他照片也攝於同品牌酒店的五個不同地點,因此背景顏色也各異。

Fion回憶,自己對超現實題材的興趣是從童年開始的,她也很喜歡看卡通片。她亦熱衷於在現實中建構所謂超現實的場景。「譬如《六歲藏橙送阿媽》,其實只要你買200個橙子,就可以將房間鋪滿。只是我不想浪費,而且太多橙子也過於消耗人力和物力,所以我就先鋪幾列橙子、拍照,然後再鋪幾列橙子再拍照,之後用軟件進行拼貼。」

《試藥皇帝》原典故是《親嘗湯藥》,與《六歲藏橙送阿媽》相片的製作方法相同。作品由多個杯子組成,而在將畫面空白處用杯子填滿的時候,Fion也感到很滿足。

此系列作品的拍攝構圖也會根據現實空間而有所調整。在拍攝原典故為《滌親溺器》的《大文豪洗便桶》時,Fion原想讓鏡頭捕捉整個人,但後來發現畫面中窗外的風景不算簡潔,於是經過多次嘗試,她決定根據場景變通並只露出四肢。

Fion分享,在給她講過《恣蚊飽血》中吳猛為不讓父母被蚊子叮咬,任由蚊子叮咬自己的故事後,父親曾問她會不會也像吳猛那樣孝順,「我的第一反應是告訴父親:『關窗開冷氣不就可以了嗎』,因為其實我們並沒有身處在故事中的那種境遇。所以我覺得當時我父親也會認為這種跨越時代和空間的對話很搞笑。」也因為這個故事給Fion創造了深刻的印象,她選擇了基於此故事拍攝的《蚊呀!咬我唔好咬阿爸》為碩士畢業作品。「去倫敦讀書也是我第一次離開香港那麼久,所以自然會更關注自己的身份和文化認同,因此我想到這個故事,並創作了系列作品。」

「The Skeletons in the Closet」系列此前曾於歐洲展出。Fion表示,因為文化差異的存在,即便她向歐洲的觀眾解釋《二十四孝》,他們也不易快速理解其中的邏輯或想法,因此她會用更多時間向他們介紹典故的由來,同時讓他們明白這些故事對當代中國人來講已不完全適用。「我在英國展出的時候,在現場放了一本書,裏面除有24張相之外,還有24個典故的原故事,這樣觀眾可以在我不在場的時候翻看這些故事。」Fion說。

●採、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