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旗下外賣自營門店「七鮮小廚」門前,不少路過的市民都駐足觀看。 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暢 攝
●顧客通過透明櫥窗,可以看到後廚製作的全過程。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暢 攝
●有市民不太熟悉線上操作,主動向工作人員請教手機訂餐流程。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暢 攝
●美團「浣熊食堂」東直門店實拍圖。
●「浣熊食堂」集中經營模式讓取餐更高效,外賣員不用跑多個地方取單。 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暢 攝
●京東旗下的「七鮮小廚」於7月22日在北京開啟首店試運營。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暢 攝

內地曠日持久的外賣大戰正從高額補貼的吸客模式轉向外賣食堂的實體布局!上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出面約談美團、餓了麼、京東三家外賣平台,要求規範促銷,全面下架「零元購」類促銷活動等。與此同時,京東、美團的外賣食堂已在北京悄然布局。京東旗下外賣自營門店「七鮮小廚」於22日在北京開啟首店試運營,並計劃3年內在全國開設1萬家門店。稍早前美團推出「浣熊食堂」,計劃未來3年在全國建設1,200家門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業內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外賣市場正從簡單的價格戰進入「外賣革命」新階段。「美團、京東等平台不再只做中介,而是下場開起了廚房,平台拚的不是誰家便宜,而是誰能把飯做得更好、更快、更讓人放心。對行業而言,外賣大戰上升到品質決定勝負的高度;對平台而言,則是繼續搶佔新一輪外賣市場。」●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暢、孔雯瓊、周曉菁 北京、上海、香港連線報道

香港文匯報記者25日實地探訪京東首家「七鮮小廚」及美團「浣熊食堂」東直門店發現,二者在商業及運營模式上各有特色:京東「七鮮小廚」側重於從生鮮採購到加工製作的全鏈條參與,美團「浣熊食堂」則主打為餐飲商家提供從供應鏈到數字化運營的基礎設施與服務。

生鮮大牌直採、淨菜工廠加工、冷鏈直達門店、24小時後廚直播……在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的京東首家「七鮮小廚」,香港文匯報記者看到,門店深綠色牌匾上 「七鮮小廚,新鮮現炒,又好又便宜」 的標語十分醒目。目測100餘平面積的門店劃分為後廚操作區、外賣取餐區和自提區。晚上六點,正值晚餐高峰時段,穿紅衣的京東外賣騎手頻繁出入取餐,場面忙碌有序。

「七鮮小廚」開業首周日均千單

該門店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七鮮小廚」不賣預製菜,主打現炒熱飯,自22日開業以來,日均訂單量穩定在千單左右,評分高達4.9,「通過透明櫥窗,騎手、顧客都能從外面看到後廚情況,後廚還開啟全程直播,顧客可在京東App實時查看菜品製作過程,實現『看得見的安心』」。記者還觀察到,門店採用「外賣+自提」模式,未設堂食區,僅在店外擺放幾張桌椅供臨時用餐。

在菜品種類上,目前門店提供拌飯蓋飯、炒飯炒粉、意麵小吃及特色燒烤等多種品類,客單價在15元至30元人民幣之間,具體價格因個人優惠略有差異。從現場檔口標識來看,後續還將推出韓式拌飯、宿遷涼菜、砂鍋燉煮、牛肉粉等地方特色餐食,以及早餐和咖啡飲品。

廚房設大玻璃窗 可觀看炒菜過程

透過玻璃窗,記者看到,後廚內所有菜品均已提前製成淨菜材料包,炒菜區域擺放着四台炒菜機器人,翻炒後由廚師進行菜品調配和包裝。

家住附近的居民王宇恒說,已連續三天在此買晚餐,「十幾塊吃到一葷兩素,不是預製菜,現炒鍋氣很足」,最令他放心的是透明廚房和24小時直播。

餐飲老闆看好 有意做菜品合夥人

此外,記者在「七鮮小廚」巧遇在京開着一家陝西飯館的老闆王紅梅,有意做「七鮮小廚」菜品合夥人,特地來門店體驗、了解情況。此前京東宣布啟動 「菜品合夥人」 招募計劃,投入10億元人民幣現金,面向全國餐飲品牌與個體廚師為1,000道招牌菜招募合夥人。競選勝出成為單道菜品合夥人的餐企或廚師,可直接獲得 100 萬元現金保底分成,後續該菜品的銷售分成將上不封頂。「條件確實很誘人,不過對於一些競選的細則和菜品的口味傾向,我還不太了解,所以專門來這裏親身考察感受一下。」另外,記者在現場還看到,多位來自河北石家莊的調料商亦與門店負責人交流許久,並稱 「十分看好『七鮮小廚』前景,希望能達成供應鏈合作」。

外賣員:集中經營令取餐更高效

至於美團「浣熊食堂」,自2024年啟動籌建至今已在北京開設9家門店。記者探訪其東直門店看到,門店衞生整潔,入駐商家透露,平台監管嚴格,每日需拍攝並上傳進貨紀錄、備餐過程、製作環節及後廚清掃情況。一名前來取餐的外賣員表示,集中經營模式讓取餐更高效,不用跑多個地方取單。據了解,相比京東「七鮮小廚」的完全自營模式,美團「浣熊食堂」則是提供標準化廚房空間,向所有類型的餐飲商家開放,商家入駐後,美團提供從供應鏈到數字化運營的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