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電商進入存量博弈階段,用戶增長放緩、復購率下降成普遍難題。即時零售已是零售行業不可忽視的新興力量,正深刻改變傳統零售的格局。
生態變革 行業邊界模糊化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認為,這輪外賣大戰本質是即時零售時代的入場券爭奪戰,平台通過「補貼+技術+生態」三重博弈重構行業格局。與2017年補貼大戰相比,此次競爭呈現出差異,包括競爭主體多元化,從美團與餓了麼雙雄對決演變為美團、阿里、京東「三國殺」,抖音、拼多多等潛在競爭者虎視眈眈。補貼邏輯重構從「燒錢換用戶」轉向「補貼撬動生態」,補貼金額從百億級躍升至千億級。
此外,行業邊界模糊化,外賣平台向即時零售、本地生活服務擴張,與電商、物流企業形成跨界競爭,美團閃購、京東外賣等業務估值已超傳統外賣板塊。
在宋向清看來,短期看,補貼導致行業利潤率下降10至15個百分點。但長期來看將推動行業變革,一是服務標準化,配送時效從30分鐘縮短至20分鐘,品質外賣佔比從30%提升至60%;二是技術普惠化,AI調度、無人機配送等技術從頭部平台向中小商家滲透,行業效率提升30%;三是監管常態化,騎手權益保障、數據安全等政策細則陸續出台,合規成本佔比從3%升至8%。未來競爭將聚焦「供應鏈深度」,具備生態協同能力的平台有望在補貼退潮後佔據主導地位。
高盛報告也指出,這波外賣價格補貼戰的根本目的不僅僅在於外賣業務獲利,而是透過高頻率外賣服務獲取使用者流量、搶佔市場,交叉銷售到盈利能力更強的電商和旅行業務。
此輪汰弱留強 美團料市佔降
宋向清認為市場格局將重塑。「美團市場份額從80%降至60%,阿里、京東分別升至30%、10%,中小平台加速退出,比如區域性平台市佔率從15%降至5%。此外,政策監管將進一步趨嚴,比如,上海出台全國首個網約配送算法協議,要求平台公示派單規則、保障騎手休息權,行業人力成本預計上漲2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