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特朗普自4月向全球多國發動關稅大戰以來,各個經濟體都面對着不同程度的不明朗因素,市場擔心美國經濟衰退,令美元大幅貶值的風險隨之增加。市場上出現「去美元化」的思潮,至於全球多國央行持續大舉購買黃金作為儲備,國際金價今年以來累計升幅近三成,更一度高見每盎司逾3,500美元的歷史新高,令具有避險作用的黃金投資再次成為熱門理財話題。在香港大家可以如何購買黃金相關產品?如果不想花費巨額資金去買實體黃金,又有什麼投資黃金的方法?本專題將介紹多種投資黃金途徑。 ●香港文匯報記者 岑健樂
在一眾投資黃金的方法當中,最直接的當然是購買實金,例如金條、金粒與金幣。一般而言,上述產品可以在一眾金行及銀行購買。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如果大家決定在金行買賣金飾的話,可能需要加上手工費,而這會增加購買成本。此外,在金行買賣黃金時,一般而言買入及賣出差價可超過10%。以周大福為例,截至2025年7月25日下午4時33分,公司網頁顯示「999.9 飾金」的買入價為每両30,320元,賣出價為每両37,710元,一買一賣差價高達7,390元(約20%);至於金粒買入價為每両31,080元,賣出價則為34,010元,買賣差價達2,930元(約9%)。除了買賣差價大,一般金行在回收黃金時,如果不是由自己金行出品,可能會額外收取費用(例如與火耗相關的費用),從而影響投資回報。
銀行買賣實金差價較金行少
至於在銀行買賣黃金的差價則比較少,以中銀香港為例,該行截至2025年7月25日下午4時25分的「九九九九實金」每両買入價為31,389元,賣出價為31,529元,差價只有140元。另外,如果想購買金幣的話,建議選購楓葉金幣及澳洲鴻運金幣等由著名鑄造廠製造的金幣,因為它們在國際間流通量高,日後回收時亦更有保證。截至2025年7月23日下午4時25分,以一盎司計算,中銀香港楓葉金幣買入價為26,651元,賣出價為27,151元,差價為500元。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不是每間銀行都有黃金存貨,在購買前應先向銀行查詢與預約。此外,購買實金還有一個缺點,就是要找合適的地方存放。由於現時銀行的保險箱服務很短缺,大家可能要自行購買夾萬在家存放。
網上買金 留意相關產品風險
如果散戶想在網上買賣黃金流程又如何?業內人士建議,參考香港黃金交易所認可電子交易商名單,不同交易商做法都稍微不同,整體而言投資者大多需先開戶,以親身或經郵寄提交身份證影印本、住址證明影印本等,以開設實金買賣專用賬戶,可查詢金價及訂購,完成存款或匯款後,客戶可經網上買入實金,其後再預約提取金條。再提醒一下,這些電子交易商並不限於提供實金交易,亦有其他貴金屬相關產品,涉及槓桿比率和風險可能較高。
各大機構給予黃金的目標價
【星展銀行】第4季有望再創歷史新高,上試每盎司3,765美元
【高盛】今年底有望上試每盎司3,700美元
【光大證券國際】下半年有望上試每盎司3,650美元
【瑞銀】今年底有望上試每盎司3,500美元
【渣打銀行】未來12個月預期為每盎司3,500美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