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鳳霄在工作中。香港文匯報記者帥誠 攝
●呂鳳霄給農村留守兒童送物資。
●藏族小孩幫拍攝中的呂鳳霄打傘。
●呂鳳霄拍攝的野生保護動物。

「那年我在甘南用延時攝影拍寺廟,當時下着雨,我一隻手撐傘,無法同時操作兩台相機,手忙腳亂之時,一名藏族小孩跑過來,直接把傘接過去幫我撐傘。」完成了相機操作後,呂鳳霄想向小孩表達謝意,但一人說普通話、一人說藏語,完全無法交流。

小孩意識到呂鳳霄不需要幫助之後就跑開了。然後意想不到的一幕發生:小孩跑到垃圾桶邊上找了半天,找到一瓶只剩幾口的飲料,他打開蓋子喝了起來……呂鳳霄記得那個小孩清澈的眼神、開心的笑容。這也是呂鳳霄第一次清晰意識到留守兒童物質生活的匱乏和窘迫。震驚之餘,呂鳳霄不忘按下快門定格這一刻,這張照片發布在朋友圈後,很多人都受到了觸動,紛紛給呂鳳霄轉賬說「一定要幫幫他!」

出發前為留守兒童帶上禮物

可惜看到留言時,呂鳳霄已經離開了當地。他向朋友一一解釋後,一個沒有名字的公益項目誕生了,朋友們希望借呂鳳霄之手,向留守兒童獻上一份愛心。如今的呂鳳霄每次開啟行攝旅程,除了必不可少的無人機等攝影裝備外,還會帶上米、油、書包、書籍、電腦等物品,那是他為當地民眾和留守兒童準備的禮物,也是他對這個沒有名字的公益活動的堅持。「對於無法接觸外界社會的留守兒童來說,也許我們的一句話,就會對他們的人生產生很大的正向影響。」

除了禮物,呂鳳霄也會為當地民眾和留守兒童預留一塊電池。隨着行攝次數日益增多,呂鳳霄對於祖國河山的認知在不斷加深,步履也變得愈發匆匆。對於如今一天最多能走14城的呂鳳霄來說,時間和電池都是極其珍貴的資源,但他依然願意無視電量焦慮,專門勻出一塊無人機電池,擠出時間陪當地民眾和兒童一起玩無人機,「看到他們淳樸的笑容,就會覺得這一切變得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