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二(7月22日)宣布與日本達成貿易協議,其中一項條款是「日本將投資美國5,500億美元(約4.3萬億港元)」,而美方將「收到90%獲利」。日本上周五公布詳細內容,稱美國僅在承擔相應比例的風險與資金前提下,才能取得九成利潤,凸顯兩國對這項倉促達成協議的詮釋出現分歧。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日本成功將特朗普原本揚言要徵收的25%汽車及「對等關稅」稅率降低至15%,但雙方隨後對協議內容的理解出現明顯落差。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協議公布翌日誇口表示,作為降低關稅的交換條件,日本將對美國戰略產業投資總額高達5,500億美元,例如半導體、造船和關鍵礦產。他說:「日本人將為這些計劃提供融資,我們則會交由業者負責經營,利潤將分為九成給(美國)納稅人,一成給日本。他們基本上是透過這項承諾,換得較低的關稅稅率。」

分配比例根據貢獻程度

不過日本內閣府上周五發布的一份簡報,似乎駁斥了盧特尼克的說法,指出利潤分配比例將「根據各方的貢獻程度與承擔的風險」來確定。日方官員透露,日美之間並無書面協議,也不會起草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一名美國官員則表示,相關投資計劃的細節仍在協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