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隊隊員到災場協助善後,最終花了兩天才能打掃乾淨。受訪者供圖
●陳姑娘(右一)接受中電送贈電器,郭芙蓉(左二)協助聯繫。受訪者供圖
●大白田西關愛隊在起火大廈地下設置街站,為受影響居民提供補給及支援。受訪者供圖

地區工作是好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上任後提出在全港18區成立「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凝聚各界建設社區,展關愛活動。截至今年第二季尾,關愛隊已合共探訪約530,000個長者戶和其他有需要住戶,提供約76,000次簡單家居或其他支援服務,以及舉辦約38,000項地區活動。有受惠市民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直言,自己之前沒有預料到會需要關愛隊的服務,但「天有不測風雲」,家中遭遇火警,危急時刻是關愛隊挺身而出與自己共渡時艱,感動難以言喻,並希望未來有機會亦加入關愛隊,傳遞這份愛心。●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龍

今年3月的某一天,葵涌發生火警。當日下午3時許火勢剛起,大白田西關愛隊隊長郭芙蓉的電話被街坊「打爆」:「葵龍大廈火光滔天!」關愛隊通訊群組隨即啟動緊急動員,十多名扎根當區的隊員迅速聚集在火警現場。在消防與警方專業救援的同時,這支特別的隊伍默契地撐起另一片天:他們引導驚惶失措的居民遠離濃煙,把滿身顫抖的長者攙扶到陰涼處,把哭鬧的孩童安頓在安全的地方。「當日仲下着毛毛細雨,但我哋要讓居民知道,災難中有人與佢哋同在。」郭芙蓉憶述。

居於起火單位的陳姑娘在接獲鄰居的來電後匆匆趕回,眼前只剩沖天濃煙與警燈,惟家園已成熏黑廢墟。「唔使擔心,我哋會陪你一齊渡過難關。」靜靜陪她坐在封鎖線外的郭芙蓉的一句話,讓茫然無措的陳姑娘感到一點安心。

當夜幕降臨,陳姑娘面對的不僅是家園盡毀,更是當晚何處安身的困境。郭芙蓉即場記錄其身份資料,即時協助陳姑娘進行緊急住宿安排,更同步聯絡社會福利署,協助其申請應急救援基金。「錢雖然唔多,但呢份及時嘅溫暖,讓我知道無被遺棄。」陳姑娘哽咽說道。

十多人輪班兩天清理打掃

在火場解封後,陳姑娘含淚步入家中,見到的是被燒得只剩窗框的牆壁,冷氣機墜落平台,所有傢具化作焦炭的絕望景象。此時,關愛隊的災後支援機制立即啟動,十多名隊員和義工攜帶工業掃帚、鐵鏟與數十個加厚尼龍袋到場協助善後。由於舊樓雙數電梯因救火灌水而停擺,隊員們在僅容一人的狹窄後樓梯架起「人鏈」,接力把燒毀的傢具殘骸一袋袋傳至9樓轉運。十多人輪班清理了整整兩天,才能把肇事單位打掃乾淨。

關愛隊盡心盡力的支援,遠遠超出陳姑娘的預期,「我每星期工作6天,平時從未留意呢啲身邊嘅『守護者』。但當災難降臨,呢群萍水相逢嘅義工竟能為我做到這一步。」

郭芙蓉表示,關愛隊這個嶄新的平台,可以匯聚社會上不同背景、專業、能力的人,並集中不同的機緣,當有天災人禍出現時,可更貼地填補政府的工作。她以今次火災為例,在協助陳姑娘做屋內善後工作時,部分關愛隊成員會動用自己的資源,找處理大型垃圾的清理工具、聯絡泥頭車等,令善後工作更順暢。

郭芙蓉:關愛隊凝聚能人發揮作用

她續說,很多關愛隊成員是校長、專業人士、醫生等,平時各有各忙,但他們樂意在一個政府認可、市民有信心的平台回饋社會,關愛隊凝聚能人,做到「一方有難,八方響應」的效果,發揮了關愛隊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