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涌火警的濃煙還未散盡,一群身穿藍色馬夾身影已穿梭在樓宇間。他們不是消防員,不是警察,也不是區議員,而是一支由街坊鄰里組成的特殊力量—關愛隊。在火警現場,這支隊伍展現出與傳統地區組織截然不同的獨特價值。大白田西關愛隊隊長郭芙蓉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關愛隊隊員對地區感情深厚、有使命感、無私奉獻,可在緊急關頭以最貼心的方式幫助市民,令整個地區服務更加完善。
熟悉社區 精準支援
郭芙蓉指出,與區議員需服務整個選區不同,關愛隊員多數是「樓上樓下」的街坊。「隊員都是區內居住或深具社區影響力的人。」當葵龍大廈火光熊熊,這些「社區細胞」瞬間被激活。他們熟悉後巷通道,知道哪家婆婆聽力不好,認得哪戶有獨居長者。這種熟悉社區的優勢,讓他們能夠精準觸達每個需要幫助的角落。
事發當天,關愛隊的通訊群組同步發出號召。十多名隊員憑自身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自發集結,在爭分奪秒的火警現場落力支援。隊員們各展所長,有人搬來飲用水,有人安撫驚惶的孩童,「不問來處,只盡所能,為市民帶來最貼地的服務。」
當警戒線外聚集焦慮的居民,關愛隊又會化身為「訊息中轉站」。他們把現場情況轉化為街坊聽得懂的語言,「消防員已控制火勢」、「先下來的人群已疏散到何處」等,接地氣的資訊傳遞,既能夠安撫人心,亦避免謠言滋生。郭芙蓉說:「附近居民搭車經過都想知道發生咩嘢事,關愛隊正好補足官方通報嘅縫隙。」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