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岳陽等九地獲「國際濕地城市」認證。圖為早前在湖南岳陽屈原管理區「東古湖」濕地拍攝的小天鵝。 資料圖片
●西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境內。圖為遊客乘船遊覽西湖國家濕地公園。 資料圖片
●西藏拉薩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綠意盎然。資料圖片
九個「國際濕地城市」位置示意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在剛剛開幕的《濕地公約》第十五屆締約方大會(COP15)上,中國上海崇明、浙江溫州、雲南大理、福建福州、浙江杭州、江西九江、西藏拉薩、江蘇蘇州、湖南岳陽九地獲「國際濕地城市」認證。至此,中國國際濕地城市總數達22個,繼續居全球第一。

由公約認證的「國際濕地城市」,是城市濕地生態保護的最高成就。目前,全世界共有「國際濕地城市」74個。此前,中國的哈爾濱、海口、東營、武漢、鹽城、南昌等13個城市,分別於2018年和2022年先後獲「國際濕地城市」認證。這些濕地城市濕地資源豐富,濕地景觀獨特,不僅濕地生態系統及生物多樣性得到了有效保護,還實現了城鄉民眾共享優良濕地生態空間的美好願景。

據中新社報道,當地時間7月24日,《濕地公約》第十五屆締約方大會在津巴布韋維多利亞瀑布城開幕,大會的主題為「保護濕地 共築未來」。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林草局有關負責人在致辭中表示,中國濕地面積穩定在5,635萬公頃以上,紅樹林面積淨增長0.83萬公頃,是全球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淨增加的國家之一,同時,強化4條跨境中國的鳥類遷飛通道保護修復,2025年監測到途經中國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通道的候鳥數量,較2024年增加14%。

《濕地公約》秘書長穆松達·蒙巴表示,中國在濕地保護方面取得顯著進展,為全球濕地保護事業提供了寶貴經驗。中國是目前被認證的「國際濕地城市」最多的國家,這體現出生態保護與發展同步的良好範式。

科學構建保護制度體系

據了解,中國濕地總面積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以全球4%的濕地,為全球超過百分之四十的物種提供繁衍生息之所,為全球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作出重要貢獻。中國持續推進濕地保護修復,組織實施濕地保護修復項目3,700多個,新增和修復濕地100多萬公頃,全國濕地面積穩定在5,635萬公頃以上;建立各類濕地自然保護地2,200多處,重要濕地生態狀況得到明顯改善。

濕地保護措施的實施落地離不開管理的頂層設計。根據香港文匯報梳理,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不斷建立健全濕地保護法治體系,出台《濕地保護法》,國家和省級層面累計建立近百項濕地相關制度,初步形成了濕地保護政策制度體系,持續提升執法監督能力水平,堅決守牢濕地生態安全底線。

首創濕地公園保護方式

濕地公園是中國首創的一種濕地保護形式,獲得了國際廣泛認可。發展濕地公園,有利於解決當前濕地保護的難點之一——如何維持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平衡。2025年是國家濕地公園創建20周年。20年來,全國共設立903處國家濕地公園,有效保護了240萬公頃濕地,帶動區域經濟增長500多億元。同時,約90%的國家濕地公園向公眾免費開放,濕地公園已成為民眾共享的重要綠色空間。

開展國際合作共享經驗

此外,中國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彰顯負責任大國的擔當與作為。據悉,《濕地公約》是最早的政府間多邊環境公約之一,致力於全球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和合理利用,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目前締約方已發展到172個國家。

自1992年正式加入《濕地公約》以來,中國認真履行《濕地公約》義務,採取積極行動:紅樹林作為特殊而珍貴的濱海濕地類型,是全球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統之一,中國加快實施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目前紅樹林面積已達3.03萬公頃,較21世紀初增加了約0.83萬公頃,是世界上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淨增加的國家之一;強化4條跨境中國的鳥類遷飛通道保護修復,2025年監測到途經中國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通道的候鳥數量,較2024年增加14%;除此之外,中國成功舉辦COP14大會,建成國際紅樹林中心,共享經驗、共謀合作,為全球濕地保護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新增九「國際濕地城市」

城市    面積     特點 

上海崇明 27.8萬公頃 從濕地中發展起來的城市,有着全世界最大的河口沖積島,濕地覆蓋面積近70% 

雲南大理 2.6782萬公頃 高山湖泊與城市相依相伴的獨特格局,是高原湖泊濕地保護、治理與合理利用的典範 

福建福州 19.42萬公頃 打造從潮汐灘塗到紅樹林帶,從觀鳥天堂到非遺傳承的詩意棲息地 

浙江杭州 13.43萬公頃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是中國首個國家濕地公園,也是城市濕地保護利用的典範 

江西九江 30.5萬公頃 東亞-澳大利西亞水鳥遷飛路線上的重要節點,世界聞名的「珍禽王國」和「候鳥天堂」 

西藏拉薩 1,220公頃 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城市天然濕地 

江蘇蘇州 33.1973萬公頃 擁有豐富的蘆葦蕩、荷塘、生態島嶼和水生森林,展現江南水鄉特色的湖濱濕地風光 

浙江溫州 22.33萬公頃 實施濱海、海島和城市濕地系統修復,構建了全域濕地保護格局 

湖南岳陽 28.52萬公頃 長江江豚的主要棲息地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