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創新大國,未來發展空間廣闊,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正持續攀升。」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執行院長孟慶國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擁有完備的產業鏈,可以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更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此外,持續的創新投入與科技賦能讓「中國智造」形成了質優價廉的獨特競爭優勢,在全球市場中佔據愈發重要的地位。

中國企業持續推進科技創新,不僅有高端綠色能源裝備豐富國際市場,還有AI智能化個性化的前沿產品引領世界風尚。今年2月底,接入DeepSeek的中國廚房家電新品在海外一經亮相,就吸引了800多家歐美客戶。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外貿總值高達43.85萬億元,中國已連續八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中國智造」暢銷海外市場。

「技術自主可控,才能掌握主動權」

中國科技創新實力日益增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越來越明顯。據了解,目前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研發人員隊伍,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達到26個、佔比全球第一,高新技術企業超過46萬家。全球創新中心總幹事、中國社會經濟系統分析研究會副理事長趙剛提到,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徵的新質生產力,將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決勝未來的重大戰略抉擇。

然而,在中美科技博弈的背景下,美國對中國在芯片等高精端領域的限制依舊較大。孟慶國表示,美國今後很有可能進一步加強技術封鎖,持續擴大高端芯片出口限制,禁止技術交流合作,阻礙中國獲取關鍵技術。同時,他們可能通過加大本土研發投入,進而推動國際規則制定,「例如OpenAI宣布GPT-4的免費商業策略,xAI迅速研發推出Grok-4,這給中國人工智能研發領域帶來了巨大壓力。」

孟慶國認為,中國應堅定走技術創新與開源相結合的科技創新之路,堅持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雙路並行,「只有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可控,才能真正掌握技術主動權。」同時,他強調,人才是技術競爭的核心根基,要持續以「人」為核心,通過構建富有活力的創新生態與營商環境,支持企業廣納全球頂尖科技人才,為科技創新注入持久動力。